<<风起上篇>> 双双入围

双双入围

许晴晴又来电话了,一副十分高兴的腔调:“恭喜你,入围了!我们《江东日报》明天会在二版公布名单。你是你考的那个组的第一名。”

丁刚强急不可待地问道:“你自己呢?”

“凑个数吧。也混进去了。但第二名比我只差0.5分哦”

“第几名?”

“暂时名列第一。”

“女状元哦!了不起。是不是要庆祝一下?”

许晴晴答道:“现在我们还是少来往为佳,低调处理吧,不要给人家留下什么把柄。记住,这几天别离开清溪市,很快就要面试了。你的口才不错,不需要什么准备,但也不能大意哦。”

第二天,《江东日报》把入围者的名单全部刊登出来。许晴晴和丁刚强都在名单之列,还有各自的得分总数。

丁刚强把名单从头到尾看了一遍,除了他们两人外,还有四位是江东大学的校友,他心里觉得暖烘烘的,终于在“科举考试”中出人头地了。他想,就是最后没有选上,也是一件很风光的事情。

上班后,祝贺电话就一个接一个地打来。丁刚强不知如何回答,只好不停地说“谢谢,谢谢。”后来他实在有点应接不暇,便拖了刘明亮、汪洪亮等人,一同往省政府大院去办文化艺术基地的有关具体手续,躲过众人耳目。

姜草阳和伍月华几个人,与大家的表现明显不一样。丁刚强在楼道里见到这两人,主动地与他们打招呼,姜草阳只是轻轻地“嗯”了一声,头也不回地朝电梯走去。

伍月华则摆出一副旁若无人的架式,紧跟在姜草阳的后面。

丁刚强觉得他们的行为有点不可理喻。姜草阳今天与平日判若两人。他的心头掠过一个不祥的预感,于是联想起那封告状信。

他记起来了,那次民间文学研讨班,是姜草阳批示同意的。伍月华曾想跟着他们去玩几天,被丁刚强婉言拒绝了。丁刚强觉得匿名信与这两人有着断断续续的联系,但他不敢往下想。除了群众艺术处、计划财务处的几个人以外,对这期学习班情况了解的,只有姜草阳和伍月华,难道他们……

丁刚强希望这仅仅只是假设,他不相信作为领导干部的人,会这么卑鄙。

晚上,刘明亮和汪洪亮到丁刚强家来了。

一进门,汪洪亮就冲着任萍大声叫唤:“嫂子请客哦”。

任萍迎了出来,笑着说道:“别瞎说哦,他呀,八字还没有一撇呢。”

汪洪亮说:“报纸上都登了。刚强兄入围了。咱们厅里,就他一个人入围,那不是十拿九稳?”

任萍满面春风地给他们泡茶、削苹果,一边说道:“那也说不准的。光看考试不成的。考试嘛,瞎猫抓老鼠,碰着的。”

刘明亮说:“这话可不对,刚强是凭真本事考的。这回能在二十世纪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入围,真了不起,是我们江东大学的骄傲。”

任萍问:“听说许晴晴也入了围?”

在一旁一直没有吭声的丁刚强答道:“她考的是江东日报副总编辑,很有把握。”

汪洪亮说:“要是你们两个都考中了,我们可得好好庆祝一番。”他扯了扯丁刚强那套已经落伍了的夹克衫,对任萍说:“嫂子,你可得费点心帮他打扮打扮。我们师兄呀,虽有内才,包装太不够了。”

刘明亮笑着说:“形式和内容统一才好呢。”

丁刚强提着一瓶五粮液走了过来:“你们两位别给我出难题好吗?我是狗肉,上不了席面的。只有做事的份,没有当官的命。来,还是喝酒。”任萍已从冰箱里拿出几碟凉菜和花生米,三人便高高兴兴地喝起酒来。

五天后是星期天,丁刚强由人事培训处正式通知参加面试。

前一天,任萍破例地没有去看住校的儿子,而是陪丈夫上街理了发,买了一套新西装和一根新领带,并强迫丁刚强去江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洗了一次牙齿,原来还算白的牙齿变得更洁白了。

晚上,任萍又要丁刚强把黑色西装穿上,亲手给他扎好领带,让他在房里来回走了几遍,教他一定改掉走八字路的习惯,挺胸、抬头、收腹,保持自信的表情。

丁刚强任妻子如何摆布,就当自己是个木偶,该怎么行动,全按任萍的指点办。如此折腾到半夜才睡觉。

<<风起上篇>> 又有人告状

又有人告状

下午,许晴晴给丁刚强打来电话:“听说你们那里有人告你的状?”

丁刚强觉得很奇怪,怎么自己每次有点风吹草动的大小事情,许晴晴都知道?自从在新阳宾馆,他们那次深谈过以后,许晴晴一直在关心着他。后来又用特殊的方式约他在“桃源村”见面,将透明的玻璃纸捅穿了。再后来就有了鱼水关系。想起许晴晴,丁刚强有一种为其诚心所动的感觉。他想,是不是许晴晴当时就爱上了自己?或者自己也早已爱上了许晴晴?但转念一想,两个人都四十岁左右了,早早没有了十几岁二十几岁的浪漫情怀,或许只是一种关心,一种需要,一种寄托吧。
但细细想来,许晴晴对自己的关心的确是真诚的。

他隐隐约约地记得,自己刚到当时的文化厅工作时,写过几篇关于民间文化的文章,其中《江东日报》副刊发表过几篇,是否就是经当时的副刊编辑许晴晴的手?文章是文化厅宣教处推荐过去的。他平时投稿,没去找什么关系。现在想来这十多年来,自己小小的进步,都与许晴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或者说许晴晴一直在关注着他。

当然,关心和帮助丁刚强的不只是许晴晴。高平凡算一个,他们毕竟是同一个寝室的,大学四年,喝酒、下馆子从不分你我,颇有点哥儿们的意味。李远虽然性格内向,但一到关键时期,总要拉他一把。丁刚强凡事也愿意与李远、高平凡商量,这是一种割不断的亲情关系。有人说,同学、战友是仅次于血缘关系的一种永远不能割断的纽带。现在大家混出个模样了,有了一方小小的天地,互相提携、互相照顾是很自然的事情。但许晴晴与高平凡、李远是不是一样呢?丁刚强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丁刚强并不想把匿名信的事说穿,因为王志清交代过。即便是许晴晴这样的好朋友,丁刚强觉得也没有必要说。

于是,他换了个话题:“你是消息灵通人士,考试的分数出来没有?”

许晴晴答道:“我还不是跟你一样,两眼一抹黑。”她停了一会,又说:“听说在郊区的‘520别墅’判卷、统分,结果很快就会出来了。”

“520别墅”是江东省上流社会都知道的一个秘密工程,“文革”中为当时的中央领导人特地修建的,虽然算不上豪华,但很幽静,与世隔绝。这个别墅,过去由解放军的一个排守卫,近年来才对省直厅局开放,是省委举行一些神仙会的首选地点,也是领导干部疗养休息的好处所。

许晴晴又说:“统分结果出来后,每个职位挑出前五名,在《江东日报》公布,然后举行面试。经过面试,淘汰二人,留下的前三名由省委派考察组考察。考察组提出意见后,由省委常委会最后决定任用人选。”
丁刚强说:“进入前五名,你应该没有问题。”

许晴晴说:“你比我把握大得多。作文题对你这个学历史的来说,不是荞麦田里抓乌龟,十拿九稳吗?”

丁刚强说:“我们不要互相恭维了,静候佳音吧。”

许晴晴“啊”了一声,意味深长地说道:“最近,你还是要到你们厅领导那里走一走吧,把有些事说清楚,免得考察时节外生枝。”

<<风起上篇>> 该不该发劳务费

该不该发劳务费

第二天上班,彭彪给他打电话寒暄了几句,讲了一通“考试成功”之类的恭维话后,说王志清书记找他有事,要他马上去一趟。

丁刚强以为王志清要问一问他考试的情况,便不以为然,没有马上就去。

他和文化艺术基地筹备办的几位同志把当天《江东日报》刊登的广告看了一遍。汪洪亮建议再登一次,并将有的内容删改一下,增加些树立基地形象的具体内容。丁刚强觉得有道理,便提笔修改了几处,交待汪洪亮立即与江东日报社广告部联系,最好在副刊专版下半部通栏套红刊登。说完后,他又给计划财务处打了个电话,要他们把两次广告的付款支票开好,限定汪洪亮当天找到许晴晴,按他的意思把事情办好。

等到丁刚强忙完这些,进入王志清办公室时,王志清一脸的不高兴:“要你赶快来,怎么拖了这么久?省委龚大海部长要我到他那里去汇报工作,只怕要耽误时间。好吧,我们车上说。”

两人一前一后进了电梯。王志清的奥迪小轿车早已在楼下等着。丁刚强敏捷地打开后座车门,让王志清坐了进去。自己再打开副驾驶座的车门,准备钻进去。

王志清说:“坐到我这边来。”

丁刚强只好关了车门,从汽车尾部绕了过去,快速地钻进车里。司机加大油门,向省委大院驶去。

王志清说:“省纪委转来一封告状信,署名‘星文’,专告你的经济问题。”

丁刚强吃惊地“哦”了一声。

王志清问:“你前年在群众艺术处,是不是办了一个民间文学研讨班?”

丁刚强点了点头。

“是不是收了报名费、资料费和培训费?”

丁刚强又点了点头。

“这些钱都入了帐吗?”

丁刚强想了起来,他在担任副处长的时候,主持了一次全省民间文学作者的研讨班,时间前后十天。参加的人,有各地区文化局艺术科长和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文化局长,还有几位研究民间文学的大学教授、讲师和研究生。研讨班前半部分是到清源县现场观摩,后半部分顺江而下,到清江县结束。厅里拨了两万元经费,其余的钱全部从报名费、资料费和授课费中开支。所有帐目全部向计划财务处核报了。当时剩了一点钱,四位参与组织的工作人员每人发了两百元劳务费,当然也给没有参加会议的分管副厅长、处长留了一份。

“事情就这么简单。”他如实地向王志清说了。

王志清严厉地问道:“你们发劳务费有什么根据?到底是两百元还是两千元?”

丁刚强答道:“现在哪个部门搞活动不发几个钱做劳务费?我们这两百块算什么?哪来的两千元!市场管理处办了个职称英语培训班,全系统一百多个人听课,赚的钱不都进了他们的小钱柜?”
王志清又严厉地问道:“这些账,计划财务处查得到吗?”

丁刚强答:“光头上的蚤子,明摆着,哪里做得假?”

王志清这才松了一口气:“我心里有数了。你也不必对外说,把这期学习班的详细情况和费用清单写出来,明天上午交给彭彪。”

奥迪轿车到了省委一办公楼前,丁刚强赶紧下车,绕到王志清那边开了车门。

王志清说:“你们不要等我,先回去。下班前要车子来接就行了。”

<<风起上篇>> 考场静悄悄

考场静悄悄

考场静悄悄,只能听到巡考人员轻声的脚步。

丁刚强看了看眼前的这一大本试卷,口里倒抽了一口冷气:题目还真不少。只有150分钟,要做完这本书一般的考卷,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他的心又坦然了起来:“我还有勇气到这里坐一坐呢!”比起那些畏畏缩缩的人,他至少心理上还有一种自我安慰感。

记得报名后不久,高平凡给他打了个电话,说道:“你有幸参加20世纪最后一场科举考试,也是人生一大幸事。我们班的同学中有如此经历的,恐怕你是唯一了。”

想到这里,他得意地笑了。

铃声又响了起来,可以正式答题。

所有的人都默默地伏案书写,考场内静悄悄的。监考人员在不紧不慢地穿梭走动,不时将准考证与身份证核对一下,然后默默地选一个角落站几分钟,再又重复地在走道间走动。

丁刚强觉得这些题目挺活,只要有点文化基础、有些工作经验的人,动动脑筋并不觉得太难,答起题来也显得顺手,速度逐步地加快,不知不觉过了一个小时。他开始做占总分百分之四十的命题作文。作文题很怪,叫《论唐太宗的用人之道》。丁刚强是学历史的,与唐太宗打过好多年交道,加上这些年来做过副处长、处长,对用人之道有些心得。有道是“文史不分家”,学历史的人,书读得多,文章也就不会写得太差。何况他还是被誉为“江东大学才子”的人物!今天的题目如此熟悉,总会有神来之笔。丁刚强的心里有些得意了。

正写作间,只听得背后传来“噼噼叭叭”的脚步声。丁刚强扭头一看,原来是省委颜书记和陈副书记来视察考场,前呼后拥,拥进来十几个人。他们虽然谁也不说话,但电视记者随身带的灯光“霍”地闪亮,凝固的气氛多了许多活跃的成分。大家不约而同地扭头望去。

颜书记和蔼地笑了笑,点点头,并不说话,似乎怕打扰了在座的每一个人。他走到最后一排的丁刚强面前,翻动试卷看了看,亲切地和他握握手,便转身走出考场。前呼后拥的人群也跟着向别处涌去,强大的灯光转瞬即逝,考场又变得凝固了。

150分钟静悄悄地过去了,铃声又响了起来。监考人员一反平静的姿态,大声吆喝着:“交卷!交卷!”他们训练有素地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让个别还想继续答题的人毫不客气地合上试卷,请他们离开考场。

丁刚强答完所有题目后,还有几分钟的空闲,便把前面的题目再检查了一遍。铃响时,他主动地站了起来,第一个走出了考场。

在电梯间,他有意停了一会,想等等许晴晴。

许晴晴却迟迟没有出来。

丁刚强不好久等,顺着人流向食堂走去。

中午,丁刚强在自己的车里躺了半个多小时,又把自己准备好的专业考试资料翻了一遍。因为上午考得比较顺手,下午的专业考试,他显得更沉着,也是第一个走出考场的。

走出党校办公大楼,丁刚强并不往自己的车里走,也不想和那些亢奋的考生们交谈,而是在花园里静坐,两眼不停地往办公楼大厅出口搜索,等待许晴晴出来。

大约一刻钟后,许晴晴才姗姗走出办公楼。和她并肩走着、边走边谈的,是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的一位女干事。丁刚强认识她,是这次公开招考厅局级干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便也走过去和她握手打招呼。

女干事因为另有他事,急匆匆地走了。

许晴晴问:“感觉怎么样?”

丁刚强答:“马马虎虎。你呢?”

许晴晴答:“题目太多了,时间很紧。作文题也太偏了一点,不过还是写完了。”

丁刚强自我安慰地说:“有这样一回参加科举考试的经历,也不枉此生了。成败与否,听天由命吧。”

许晴晴也不多说。

考生与工作人员陆续都走了,停车坪显得空空荡荡。他们不想在这样的场合丢人现眼,便各自开车回清江河东去了。

<<风起上篇>> 世纪末的“科举考试”

世纪末的“科举考试”

初冬时节,江东省委党校一下子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全省首次公开选拔考试厅局级干部的考点设在这里,原本寂静的棋盘洲变得异常热闹。来这里参加考试的、送他们来考试的、考试工作人员和形形色色的官员,在办公楼道里进进出出,有点像集贸市场一般热闹。办公楼前的空坪里,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轿车和面包车,用“冠盖如云”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不久以后,从这里又要走出一批拥有豪华冠盖的大员,执掌江东省的某一个重要领地。

为了使选拔考试显得庄重而严肃,省委组织部特地从省武警总队调来一个排,在党校大门口、办公楼大厅、楼道口、电梯口设立了岗哨。进进出出的人,工作人员挂着蓝色胸卡,参加考试的人员挂着红色的胸卡,至于大大小小的官员,则挂着黄色的胸卡。等级十分分明,秩序井井有条,整个棋盘洲半岛,笼罩在宁静神秘之中。

丁刚强独自一人开着蓝色捷达车,从河东慢悠悠地转了过来。为了考试方便,文化发展公司主动把车又借给他几天。

他刚进到党校大门口,汽车就被执勤的武警战士拦住。丁刚强从容地出示了准考证,武警战士很有礼貌地敬礼放行。

丁刚强提前一天来这里报了到,考务组安排他和另外一个人同住一个房间。

他没有像其他考生一样,在这里住上一夜。一来是与人同住不清净,互相之间肯定会有点干扰。再说,他想发挥自己强记的本能,突击背背概念。其实那些住在党校的人,比他聪明,他们可以猜猜题目,或是去某个教授或者是可能出题、判卷的重点人物家里坐坐,摸摸信息,联络感情。丁刚强拿了准考证,交了二十元中餐费,便急匆匆地过江去了。

当晚,刘明亮、汪洪亮还在等他一道,把文化艺术基地的建设招标书最后敲定,第二天送《江东日报》刊登。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他就起床了。路上并不堵车,到达党校时,离考试还有将近一个小时。他不慌不忙地停了车,拿着许晴晴送给他的那一沓资料,选一处僻静的大树之下,一页一页地翻看了一遍。

丁刚强有惊人的“抢记”能力。考大学时,他已有几年没有摸过书本。那时厂团委的工作很忙、很杂,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复习。也是在临考前,他拿着书本“抢记”了三两天,急匆匆地进了考场。

那是1977年严冬两个难忘的日子,12月17日和18日。这是改变他一生命运的转折节点,丁刚强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丁刚强当时只有二十出头,试卷上的题目恰好是他前两天突击背过的,运气特好。他答题速度飞快。作文叫“心中有话向党说”,正好他前几天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两者大同小异。丁刚强是工厂的笔杆子,作文是他的拿手戏,写起来很顺当,因此早早地交了卷。后来四科平均得了75分,加起来总分300,顺利登科及第。

丁刚强期望当年的奇迹重演,便把手中的资料上的重点部分,翻来覆去默记了一遍,再看看手表,离考试开始的时间只有十五分钟,便收拾好资料,将它扔到车里,拿了两支笔,轻快地向考场走去。

丁刚强的考场设在办公楼三层。他进去时,其他人已经正襟危坐。坐在第一排的是许晴晴。她回过头来瞧了丁刚强一眼,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许晴晴的眼圈有点发黑,一脸疲惫不堪的神色。她在清江县苦战了一个月,模拟题做了二十多套,填空、选择、问答,做过的题目,只怕有四五百个,作文也把记叙文、论说文、抒情文,甚至书信体的作文做了七个,真所谓样样都可以应付得来。从她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新闻文化厅和东江日报社的两个职位,报名者不多,加起来才四十一人,因此放在同一个考场。前面的几排和后面的几排用一块醒目的牌子分隔。许晴晴在最前面,丁刚强则在最后面。

丁刚强心里笑一笑,想出了一个很吉祥的成语:“龙头凤尾”。

“但愿两人都有好运。”他默默地祈祷着。

铃声大作。考生们屏住了呼吸。监考人员紧张地分发试卷,谁也没有吭声。

<<风起上篇>> 百里跑单骑

百里跑单骑

离考试时间只有一个礼拜了。李远给丁刚强打电话:“准备得怎么样?”

丁刚强这才想起来,该看的书都没有看。整天忙着到这个部门那个部门拜码头,他哪有时间看书啊。

李远说:“你不报名则已,报了名就要认真对待哦。到时候名落孙山,面子难看啦。”

丁刚强心头一震,觉得还是老同学关心自己。

记得半个月前,许晴晴又打电话来,说她在外地找好了一个招待所,两三个江东大学的校友在集中复习,做模拟题,收获还真不小。她劝丁刚强也去那里住上一两个礼拜。丁刚强觉得目前的事太多,只说了几声“谢谢”,弄得许晴晴老大不高兴,把他臭骂了一顿。说他不知好歹。

现在看来,这事还真不能够只是说说而已。到时候往考场上一坐,真傻了眼,交白卷总不好吧。丁刚强马上给许晴晴打电话。

许晴晴的手机“呼叫转移”了,一时接不通。

丁刚强在办公室里来回踱着步,拿着申小明送过来的《大纲》,想静下来看看,电话铃又响起来了。办公室的电话一会儿来一个,不得安静,丁刚强把书拿起又放下,心思不集中,当然怎么也捉摸不出个道道来。

许晴晴终于回了电话,彼此也不客套。

丁刚强说:“看来只好临时抱佛脚了。”

许晴晴问道::“来我们这里一起复习吧,现在还来得及。”

丁刚强为难地说:“真走不开,怎么办呢?”

许晴晴发火了:“你真蠢,蠢得作猪叫。真不知道轻重缓急!”

见丁刚强没有回答,许晴晴只好说:“算了,不和你说了,我赶紧给你送几套模拟题来。”

丁刚强问:“你现在在哪里?”

许晴晴答:“在清江县。你今晚在办公室等我。”说完就挂了电话。

晚上十点半,许晴晴风尘仆仆地走进丁刚强的办公室,从包里拿出一大沓已经做好了的模拟题和一些刚刚复印的复习资料,说道:“你呀,都什么时候了,也不想想自己的事。”她喘了一口气,接着说:“对不起,我不能陪你,车在楼下,还没熄火呢,还得回清江县去。”说完,就要急匆匆地下楼。

丁刚强从心底感谢这位热情似火、真心相爱的师妹,说不出是感激还是感动。他忍不住把许晴晴揽在怀里,深情地吻了一下。

从清江县到清溪市,来回三百多公里路程,许晴晴驾车以每小时一百公里的速度赶来,再回到那里去,肯定已是凌晨一点了。

<<风起上篇>> 报名参与竞争考试

报名参与竞争考试

熊文对丁刚强上次参加竞争,支持他的工作十分感激,总想找机会帮他一把,因此也特地给他来了电话,劝他主动报考,并答应第二天上午把有关招考的《大纲》亲自送到十五楼去。

丁刚强连声说“谢谢谢谢,岂敢岂敢。”于是立即跑到厅办公室,从熊文手里取回了《大纲》。

熊文说:“刚强呀,你正好符合条件,是个难得的机会,好好复习一下,你的希望很大。”丁刚强大略翻看了一下《大纲》,觉得这次考试的科目设置并不是太复杂,便答应了第二天就去报名。

公开选拔考试厅局级领导干部,有两种报名方式:一是自我报名,另一种是组织推荐。

熊文向王志清建议,新闻文化厅凡是报了名的,都可以以组织名义推荐。

王志清点了点头。

但名单到了姜草阳那里,他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在文件上写了一大段话,强调列入了“后备干部”名单的干部,才能以组织名义推荐,其他的人只能视作自我主动报名。

“后备干部”是经过单位推荐、经过组织部门考察后确定的一个可能提拔干部名单,一般两三年推荐一次。进了这个范围的干部,如果不出现大的问题,只要有领导干部职数空缺,就可以按排队顺序提拔。用组织部门的通常说法,叫“根据需要安排”。这也就是说,进入了这个名单,参加考试不考试,没有多大的意思。如果能够考上了,只是提前插队“安排”而已。

丁刚强提拔为正处长才一年多,没有列入“后备干部”名单,按姜草阳的批示,当然不在“组织推荐”之列。姜草阳作出如此的批示,显然是要断了丁刚强的后路。因为这次考试还有一条明文规定,如果是组织推荐的,考试成绩优秀,因为职数不够没有得到提拔的干部,可以列入“后备干部”名单。

对于这一点,王志清自然是很清楚的。按理说,党组书记是管干部的,他如果执意坚持,新闻文化凡是够条件报名的就可以作为“组织推荐”,那是完全讲得通的。省委不是公开提出要鼓励符合条件的干部积极参与吗!新闻文化厅要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氛,只要合乎条件,就应该支持。他可以找出很多理由来修正姜草阳的意见。

但他没有这么做。

或许他认为,丁刚强这么一个秀才,从小学考到大学,还怕这么一次考试?或许他觉得为了这个事儿,没有必要和姜草阳闹翻了脸。谁考上了,不都是一样的?

王志清安慰丁刚强说:“别在乎这些形式,只要考得上就行。”

丁刚强找熊文发了几句牢骚,说姜厅长也太那个了。

熊文什么也没有说。这样涉及到党政“一把手”之间分歧的事,尤其是干部问题,他是不会随便说话的。

丁刚强知道,熊文夹在两个头儿之间办事,是很为难的。搞久了,他学会了打太极拳。

丁刚强真的也不在乎。

他觉得这样倒是很悲壮,有点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味道。

<<风起上篇>> 文化艺术基地

文化艺术基地

文化艺术基地筹备小组在新闻文化厅办公楼十五层找了几间房子,稍稍打扫了一下,正式挂起了招牌。

人员是从各单位临时抽调过来的,总共有8个人,他戏称为“八大金刚”。

丁刚强把刘明亮和汪洪亮从朝阳地区借调了过来,又从江东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借来了几个在读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紧锣密鼓地搞起方案来了。

筹备工作可没有王志清说的那么简单,各项事情都要从零做起。最使他头痛的是省财政厅的事业经费,根本没有像龚大海所说的那样很快就到位。龚大海当地委书记时说一不二,因为在那方天地里,他一个人可以说了算。现在进了省委班子,他分管的只是一个方面。钱的事,虽然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都讨论同意了,而且写进了《会议纪要》,但真正一笔一笔地拨款,还得由省财政厅长、省政府秘书长和常务副省长一级一级批下来。龚大海万万也不会想到,要是财政厅某个处长设个卡,拨款也可能拖上一年半载。

丁刚强拿了《会议纪要》和龚大海的批示,到各个部门拜码头,求爷爷拜奶奶,费了不少功夫。省发改委的立项倒是没有费多少周折,但教育厅那里就卡壳了。因为基地里要办一所股份制的艺术学院。办学校要统一规划。大学不是想办就可以办的,行政部门要按规章报批,要详细论证,省里批了还要上报教育部,按常规那不是一年半载可以成功的。再加上他们要别出心裁,引进外来资本和民营资本,条条框框更多,要逾越这些条条框框,就得绕过很多沟沟坎坎。这不是某一个可以承担责任的,也不是某一个人说可以改革就一了百了的。

丁刚强为难了,只好拿着报告去找龚大海。龚大海分管宣传文化系统,教育却是由另一位副省长管的,鞭长莫及。龚大海爱面子,不肯再出面,让丁刚强自己去跑。好在汪洪亮和刘明亮搞“公关”很有一套,正道加偏途,遇到特别难攻的关卡,便请许晴晴去打通关节。这样折腾了四五个月,学校的牌子终于有了眉目,剩下就是规划设计等技术性的问题。

丁刚强他们几个人合计了一次,请江东大学建筑系的专家拿了一个方案,既新潮又省钱,大家觉得不错。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庭院式建筑群,很快搬上了模型台。

龚大海专门来看过几次,对此称赞不已,还把模型的照片带给了颜群辉书记。

传回来的话颇中听:既现代又不失传统,很有文化品位。丁刚强等几个人高兴得很,找了个饭店痛痛快快地喝了几大瓶酒。

<<风起上篇>> 丁刚强找不出理由推脱

丁刚强找不出理由推脱

丁刚强从“十五”规划办公室回机关以后,没有回计划财务处工作。

王志清专门找他谈了一次话,厅里正在落实龚大海部长提出的几个设想,文化艺术基地作为一个重点工程需要尽快立项,着手筹备,要他去牵头作筹备组的组长。机关搬迁的事,就让江河水去干,熊文任总指挥。丁刚强的工作关系,可以留在计划财务处,处长也不免,但主要精力放在文化艺术基地筹备工作上。

丁刚强想推脱一下,但一时找不出任何理由。新闻文化厅大院搬迁到开发区去和建立文化艺术基地这些具体构想,是他们几位秀才在江东宾馆的那间临时办公室里,突发奇想提出来的,龚大海就是按这个构想和他们拟出的草稿讲的。高平凡在起草报告时,抿着午餐时没有喝完、带回房间的“五粮液”白酒,用诗人般的气质描绘了一幅未来的蓝图:“这可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最好的结合点,在江东建设一座好莱坞城,这里将成为江东省的耀眼夺目的一颗明珠。”

接着酒兴的话语,居然要变成现实,丁刚强还是有几分激动的。

规划毕竟是规划,真正落实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丁刚强本人也不可能有如此大的能量,因为他既要抓设计,又要跑计划、财政、规划、银行等部门,还有自己系统所属各部门和其他方方面面。省委、省政府给予如此大的期望,弄得好当然功德无量,弄不好也可能贻误战机,成为罪人。对这一点,丁刚强心里是很清楚的。

丁刚强毕竟是一个不甘寂寞、希望有所作为的人,眼下有这么一个能够施展自己才华的用武之地,他还是想试一试。因此,王志清找他谈话时,他没有明显地表示反对,只是说了一大通难处。

王志清说:“做工作哪里没有困难?你提出来,只要我能解决的,一定全力支持。”

丁刚强吞吞吐吐地说:“老姜,他……”

王志清笑着说:“这个嘛,你就不要讲了,有龚部长支持,你放手干就是。”

当天晚上,他又一一地给高平凡、李远、许晴晴等几个人打电话征求意见。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兴办一项事业固然是好事,但花的精力太大,不一定不出乱子。

许晴晴说得更直白:“这年头不办事比办事好,你为什么总耐不住寂寞?四十多岁的人了,在处长位置上再待几年,排队都排到你了,该提拔就得提拔,何必吃这份苦呢。”

丁刚强又动摇了。

刘明亮、汪洪亮两人,不知从哪里知道了丁刚强要去主持筹备文化艺术基地的消息,一连打了几个电话,鼓动他下决心去。甚至表示可以抛家别子,到清溪市来辅佐他。

丁刚强的决心又大了一些。

王志清又委托熊文给丁刚强打来电话,劝说他勇敢地把基地的事承担起来。熊文说:“王书记表态了,由你丁刚强当家组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找他。”

丁刚强只好犹豫地说:“请组织决定吧。”他觉得再回绝王志清,是不是有点太不识抬举了。

几天以后,新闻文化厅党组下了一个正式文件,成立三个临时工作班子。一是机关大院规划建设小组;二是股份制改造研究小组;三是文化艺术基地筹备小组。丁刚强是文化艺术基地筹备小组的副组长,组长由邬欣兼任。他当然知道,邬厅长那只是挂个名而已,但这个文件为何与王志清谈话时讲的不一样呢?王志清找他谈话时说过的,由丁刚强担任组长,现在在他的前面挂个副厅长,虽然只是个挂名,凡事该走的程序还是不能少的,何况对民主党派的同志一点也马虎不得。他心里有些不愉快。细心想来,应该是姜草阳从中作梗,心头不免掠过一丝乌云。

文件既然下来了,丁刚强便把计划财务处的工作交代给副处长,走马上任去当这个副组长。他拿着文件,把自己近年来的工作日程算了算,自从任命为计划财务处处长后,在党校学习了几个月,借调到规划办又是几个月,真正当处长不到半年时间。现在他又要又走向新的战场,不知道前方是深渊还是平地,是坦途还是陷阱。

他想起了一句十分流行老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风起上篇>> 姜草阳在等待机会

姜草阳在等待机会

姜草阳也得到了省委常委会的信息。他倒是一点也没有不高兴的感觉。因为他知道,陈副书记下决心的事,总有希望在哪一天付诸实现。王志清尽管有龚大海的支持,但他毕竟不是副书记。周秘书特地找到他,说书记要他打个招呼,要姜草阳一定沉住气,等待新的机会。

他没有想到的是,颜群辉书记真的会亲自找他谈话,而且语气十分强硬,批评他是新闻文化厅班子不团结的主要责任人,今后要摆脱个人恩恩怨怨,与王志清配合,做好工作。

颜书记说:“发展文化产业是省委的既定方针,你们厅的工作涉及到全省工作的大局,责任重大。姜草阳同志,你是专家型的领导干部,责无旁贷,要多承担担子。江东省新闻文化厅要像湖南省广播电视厅那样,在体制改革、积极融资、市场运作等方面做点大文章,湖南卫视、“电广传媒”的品牌做出来了,在全国有了影响,进入了良性循环。我们江东省的文化产业要努力做到这一步,你们两人搞好团结,形成活力,事情一定会办得好。”

姜草阳不敢再说什么,他也想不出该说什么,只好不停地点头,不停地把省委书记的话记在保密本上。那虔诚的姿态使颜群辉也大为感动。

过了不久,龚大海亲自到新闻文化厅现场办公,把许晴晴等一批记者都带了来。他听完王志清、姜草阳的汇报后,当即拍板:新闻文化厅的机关大院加速搬迁到开发区去,列入省里文化建设重点项目,建议政府拨款5000万元作基建经费。他还建议省委常委会和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将其配套工程建设用地,完全按行政单位的政策处理,享受国家文化产业方面的免税、资金流动等优惠政策,今后发展事业和企业也不受既往框框的限制。他当即给清溪市委书记打电话,清溪市委、市政府对此也表示支持,选择哪里做建设用地,由新闻文化厅挑,先划一千亩,清溪市再拿三千亩入股,建一座新闻文化城,搞成股份公司,争取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龚大海还说,这几千亩地可以新办一个文化艺术基地,集教育、培训、文艺创作、科学研究、产业开发于一体,办出一个新型的既有企业职能、又有公用事业性质的产业来。

龚大海的讲话十分鼓舞人心,当时在场的新闻文化厅处以上干部都很激动,掌声接连不断。

王志清带头鼓了掌。姜草阳有点提不起精神,但也不得不做做样子,脸上一个劲地堆着笑。

第二天,省会各大小报纸和对龚大海的讲话做了突出报道,文化产业一时成了江东省的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