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下篇>> 老干部的意见很一致

老干部的意见很一致

省委组织部考察组的工作很顺利,三天就结束了工作。

考察组离开朝阳市之前,市委书记丁刚强在市委接待处的宾馆宴请他们几个,同时也是交换意见。

贾东生安排好菜肴酒水以后,就借故离开了。这样的场合,一般不会有别的领导干部参加。

考察的情况并不如投票那样顺利。

所谓不顺利,就是不像丁刚强先前预计的那样,大家对金磊会一致称好。考察组的同志先后找三十一个领导干部谈了话。其中有几个市委常委、副市长、一些局长、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还有几个退下来在本地安置的老干部。很多人倾向于让杜芸芸来担任市长。

还有一个难题是,几个老干部的意见很一致,要求这次安排本地的干部来当市长。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最近一些年,朝阳地委也罢、市委也罢,一二把手几乎都是上面派下来的。有个老干部很气愤地说:“本地人自己选出来一个黎珺,又被你们搞下去了”。

丁刚强插话说:“这样说话未免太那个了吧。黎珺的那些事儿,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人大会议选举了他,说明我们市委没有很好地贯彻省委的意图,我已经做了好几次检讨了。”

考察组的同志说,他们说是那样说,未必准确,就是代表一种情绪,一种倾向罢了。

丁刚强听处长介绍完情况以后,问道:“你们的倾向意见呢?”

因为是与市委书记交换意见,考察组的同志也不遮掩绕弯子。处长没有先说,而是一个副处级干部说了他们碰头后的意见:选一个本地成长起来的干部,不符合干部异地交流的大原则,而且目前还没有发现适合的人选。大家倾向于选杜芸芸,主要是看她现在是副书记,副书记升任市长是理所当然。选择金磊,显然对朝阳今后的发展有利,但杜芸芸资格很老,担任厅局级领导职务的时间比金磊任县委书记的时间还长,只怕今后工作起来难免出现矛盾,你这个书记协调起来也很费力。

丁刚强觉得他们说的是实话,不停地点头。

听这个副处级干部说完以后。他端起酒杯,恭恭敬敬地对二处处长等人说:“我敬你一杯,解决这个难题,还得请你周旋一下,能不能够做个宽泛点的方案?”

这个处长在省委机关工作多年,以前与丁刚强就熟悉,便回敬道:“我知道你这个大书记会给我出题目的。我来之前,部长也交代过,要多听听你丁书记的意见。”

丁刚强说:“谢谢部长的关心哦。”

他喝完杯中的酒,继续说道:“朝阳市的情况特殊,你是知道的。这里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外地到这里来工作的干部,很不容易哦。杜芸芸来了这么多年,方方面面反应不错,所以嘛,我建议省委考虑调整一下杜芸芸的工作,她人虽然年轻,但是老正厅级,到朝阳担任副书记也这么些年了,也该安排一个正厅级的岗位。留在朝阳当市长,有点不太合适,主要是她分管干部工作多年,不熟悉经济工作,也没有政府工作经验,是不是可以去省妇联任主席,或是到人事厅、劳动厅这样的厅局去做厅长或党组书记?只要哪里有合适的位置,我们郑重地推荐。省委还可以另外下派一个领导干部,到我们朝阳来做副书记、做常委都可以。这样一来,棋局就活了,干部的流动也快了。”

<<风起下篇>> 民意测验是“海选”

民意测验是“海选”

许晴晴的话还真管用。没有几天,省委组织部的考察组就到了朝阳市。

按照考察干部的规矩,先要由市委常委提出市长候选人的名单,提请省委组织部同意以后,正式列入考察范围。这些年提倡差额选举,考察干部的时候,也讲究个差额,多提一两个候选人名单,供组织部门考察时有选择的余地。照这个做法,朝阳市委提出了现任市委副书记杜芸芸和新阳县委书记金磊。杜芸芸是从省城派下来的领导干部,是个女同志,以前在团省委做书记,年纪轻,已经是正厅级干部,不足之处是没有地方行政工作经验,也就是没有担任过县长书记一类的职务。金磊也是下派的领导干部,优势是在县一级工作了多年,先做县长、再做书记,熟悉经济工作,不足之处是目前还只是个处级干部。

考察干部一般有三个程序。首先是民意测验。民意测验分为“海选”和提出候选人两种方式。“海选”就是不提候选人,只提条件要求。如果是海选,就要根据民意测验的结果,确定考察对象。这次省委组织部来考察,用的就是“海选”的办法,市委提出的候选人,只是在内部掌握。民意测验之后,组织部门的干部找熟悉被考察对象情况的同志谈话,一般要找十个左右的人了解情况。最后是找被考察对象当面谈话,了解本人的思想状况。如果考察中提出了某些疑问,要与被考察对象核实。

民意测验在考察组到来的当天下午举行。市委通知副处级以上的干部全部到会。省委组织部二处的处长先说明要求,然后分发测验表,当场收回,当场计票。计票结果与市委书记通报后,就可以确定考察对象了。

因为事先没有打招呼,参加会议的领导干部们投票的对象比较分散。这样的场合大家经历多了,按照民意测验表上提供的够条件的名单,大家按照自己的意愿画画圈圈,就散去了。计票结果出来以后,与丁刚强事先预计的差不多,票数多一点的就那么三四个人,排在第一的居然是金磊,但还是不够三分之一。这个不要紧,因为是了解民意,并不是正式的选举,不要求绝对多数票。杜芸芸的票数也在前列,但不是第一第二。丁刚强早就有预感,这些年,团委系统下来的干部比较多,提拔的比较快,地方上的一些干部有看法,那也属于正常的情况。

因为杜芸芸进入了前五名,她是现任的副书记,又是正厅级干部,丁刚强建议把她列入被考察对象。组织部的同志觉得有道理,就这么决定了。

金磊的得票数排在第一,这使他在考察时得了先机。丁刚强分析,金磊能够得票多点,有两个原因。一是这次推荐干部,也就是民意测验,投票前说明白了是选副市长,如果合适,就是副市长代理市长。这样就没有台阶的限制,不是以前那样必须从厅局级干部中选拔。这给了大家一个暗示,就是可以从县处级正职中选拔。县处级正职中,金磊的资格最老,投票人有论资排辈的心理。再是,组织部的处长在投票前特意说了,推荐这个人选,不要分本地干部还是下派干部,请大家一视同仁。说这个话,其实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同样暗示,以前人大选举本地干部黎珺,至少是不明智的,这次似乎要考虑下派的干部。参加投票的人都是在机关里工作了多年的人,听话听音,多少猜得到一点上面的倾向性。

<<风起下篇>> 许晴晴忽发奇想

许晴晴忽发奇想

丁刚强是从许晴晴那里得知有那么一封公开信的。

冯省长被请到北京去谈话,丁刚强早就知晓。他以为就是一个警诫性的谈话而已,毕竟黎珺的那些经济问题,大部分是由冯公子冯小钢经手的。那可以说是生意上的来往。全国东南西北,只是他冯小钢一个高干子弟做这种生意,影响比冯家大的多了去了。

许晴晴在电话里说起黎珺的那个小本本,丁刚强并不说自己已经看过副本,只是支支吾吾说知道了。

但说起那个公开信,丁刚强是知道它的分量的。

他对许晴晴说,冯省长的政治生涯已经到头了。下一个省长不知道是谁,会不会从北京再空降一个过来?

许晴晴说:“这很难说。最近几年,中央对干部交流看得很重,省部之间、各省之间交流的很多。江东省有了一个空缺,不知道有多少京官盯着呢。真还不知道会来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丁刚强说:“不管是什么人来当省长,关键是要和欧阳书记配合得好。这对欧阳书记本人,对江东省都有好处。”

许晴晴忽发奇想,问道:“会不会从现在的省委常委中产生一个?要是高平凡就好了,他有水平、有能力,最关键的是能够与欧阳书记配合。”

丁刚强说:“这个可能性太小,因为不合常理。高平凡在常委中间排名居中,他要加塞插队,必须跳过现在的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和常务副省长。这个三级跳,不是一般人可以完成的。”

许晴晴说:“你分析得有道理,到底是做地方大员的,思路清晰得很嘛。我不过就这么个愿望而已,主观色彩太浓。我不像你,你很理性。”

丁刚强说:“你别夸我了。”

许晴晴还是说:“如果把现在的副书记交流到外面去,情况就要发生变化了。其实是上面派人来,还是江东省自己产生,欧阳书记的态度很重要。”

丁刚强说:“你想得也太天真了,这不比我们提拔一个县委书记那么简单哦。提拔一个省长,不是省委书记能够说了算的。这个事儿呀,就咱们说说而已,到这里打住,别弄出事来,让人家说咱们在策划高平凡的提拔问题,那可就帮倒忙了。”

许晴晴哈哈笑道:“你也太谨慎了,咱们俩,谁跟谁呀,还能和什么人去说这个事?”

丁刚强接着说:“,还是请你帮我催催组织部二处的那几个老爷,请他们赶紧到我们这里来考察。朝阳已经好久没有市长了。”

许晴晴说:“好的好的。他们一个处,就那么几个人,管着全省十几个地市的厅局级干部,还要管理县委书记县长,够他们忙得呢。”

丁刚强说:“这个我理解,请你出面,就是因为你的面子大,想请他们把我们朝阳市的事情排前一点。你是个不管部长,路路通的角儿。你的话,一句顶一万句呢。”

许晴晴在电话那边哈哈笑了,说道:“就你抬举我,我还真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大的能力呢。好吧,我就给你当一回说客,等下我就去催一催。县官不如现管,这个处的处长副处长我还熟悉,兴许我的话还管点用。”

<<风起下篇>> 欧阳晋终于发话了

欧阳晋终于发话了

既然是公开信,江东省委不得不及时向上级汇报。

高平凡收到公开信以后,立马去向欧阳晋汇报。

很巧的是,欧阳晋书记没有收到这封信。

欧阳晋把高平凡递过来的打印稿看了一遍,默默地在办公桌前抽起烟来,半晌没有吭声。

高平凡也没有吭声,也坐在一旁静静地吸烟,等待着书记的指示。

应该如何处理,高平凡心里其实早就有谱。但他不能先说。他在机关待久了,知道个中规矩。他以前总结的“不请不到,不问不说”,在当秘书长以后更加注意了。眼下出现这样的公开信,而且是一个厅局级干部真名真姓写的,涉及的是一个封疆大吏,他不得不更加慎重,不敢乱提建议。

高平凡知道共产党的绝对规矩是,你可以犯点小的错误,即便是经济问题,或是人所不齿的“作风问题”,组织上还是会先考虑“保护干部”。虽然说不上刑不上大夫,但能带得过的是不会为难的。除非那些实在带不过去,或是被外间媒体、网络微博曝光的人物事件,必须要有个明确的说法,那才不得不采取措施。冯胜林被黎珺牵扯出来以后,上级还是先从“谈话”开始,以求他自己有一个明确认错态度,然后再酌情处理。

眼下的情形不同了,冯胜林有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在搞阴谋。他们搞阴谋是为了夺取一个省的最高权力。按照党内的说法,这叫“非组织行为”。

如果是在一个乡、一个县,甚至是一个地市,党委书记和行政首长之间有点摩擦,有点争斗,哪怕是弄得水火不相容,那是很平常的事情。书记这边的人马或是市长那边的宠臣,弄个告状信之类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不过就是一个团结问题。作为上级机关是很难评判谁对谁错的。到了省这一级,性质就不一样了。一个省长纠合一批人谋划取代书记,这可非同小可。

高平凡想起了有人说过的一句话,历朝历代的皇帝对封疆大吏的容忍,那是有底线的,总结出来就是一句话,“你可以贪,但决不能反”。贪腐虽然可恶,但不会立马危及政权,而小圈子就是结党。结党必然要形成势力,那就可能在一夜之间颠覆朝廷。孰轻孰重,皇上自然明白。历朝历代是绝对禁止党争的。遗憾的是,虽然历朝历代为此采取了各种各样严厉的措施,很多人因此被杀头、被流放,但历朝历代还是有党争出现。

冯胜林他们把矛头指向了省委书记,欧阳晋会是怎么样的想法?那是可想而知的。

半晌之后,欧阳晋终于发话了。

欧阳晋指示,第一,立即通知李远和许晴晴,一定不能让这封信流传到网络去。要采取一切措施,把这封信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第二,即刻将公开信交机要部门报告给上级机关,听候上级的处理意见。
高平凡点头答应,马上回自己的办公室去具体落实。

这对在京城“被谈话”、“说清楚”的冯胜林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京城某个招待所的冯胜林,做梦也没有想到,那些平常依附自己,为自己出谋划策、为自己四处奔波、摇旗呐喊的人,会给自己送上如此沉重的厚礼。

<<风起下篇>> 小圈子的“三步棋局”

小圈子的“三步棋局”

冯胜林当然成功了。

省委书记颜群辉虽然勉强当选,兼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但差额太多,表明他在江东省不能把控局面。冯胜林的圈子里的人调动民间舆论,把群发信息挑起事端的人锁定为当时的陈省长身边的人,社会舆论顿时一边倒,很多人指责省长想取代书记,于是造成了江东省书记和省长不和的局面。不久以后,陈省长东窗事发,上级机关干脆做出“一锅端”的决定,调整江东省委的领导班子,书记省长同时换将。

形势的发展完全按照黎珺事前预计的那样,上级派来了一位省委书记欧阳晋,冯胜林去掉“副”字,走马上任省长。

老干部的公开信披露,就在冯胜林当选省长的当天,省委机关里的几个清江籍干部弹冠相庆,在省委接待处的小宾馆举行了一个规模不算太小的庆祝会。

冯胜林省长自然没有出席。他也没有必要出席。这样的场合,他要避嫌。由他的儿子冯小钢代表。

在喝彩声、欢笑声和祝酒的碰杯铿锵声音中,他们把下一个目标确定为,尽快让冯胜林成为省委书记。

省纪委的一位清江籍干部分析认为,欧阳晋到江东省委担任书记,只不过是个过渡。一位秀才,没有任何地方工作经验,要掌管好一个大省,是要费很大气力的。再说,欧阳晋无非是有个从延安走来的父亲,过去在京城有一帮门生。这些门生现在出息了,自然就会照顾好老爷子的子孙。欧阳晋在地方也就是个过客,一两年之内必定回去做他的京官。他建议冯胜林不要操之过急,蓄势待发。具体动作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先练内功,对欧阳晋全力支持,不唱高调、不唱反调,尤其在干部提拔上不主动提任何意见和建议。让欧阳晋感觉到冯胜林是一个没有半点野心的人,心甘情愿做他的副手。第二步是在地市一级暗使硬功,用两年时间培养人脉,以备以后支持和起用。第三步是找准一个有利时机发难,以猛虎洗脸的方式发起攻击,争取取而代之。

这个三步棋局,受到在座的老乡一直认可。有人竟然公开提出先等一年,如果欧阳还没有调走的迹象,就要策划事件,强迫他离开。当即就有人主动请缨,到某个地市如何如何开展工作。更有恶毒者提出,自即日起开始搜集欧阳晋在各种场合的讲话、在各个媒体发表的文章,精心整理分析,寻找漏洞破绽,一旦时机成熟,可以作为炸弹引发。

这封公开信发出以后,在江东省政坛犹如爆发了一次强烈地震。几个部门的干部们交相传阅,一是成为热门话题。那些平日里对“清江圈子”怀有成见的人,拍手称快,添油加醋,大肆评论一番。八面威风的冯省长,顷刻之间成了面目狰狞的魔鬼。那些清江籍的干部,则大骂公开信的作者是个人私欲没有得到满足,堕落成了千夫所指的叛徒。这种舆论从省委机关的议论演变成了街谈巷议,弄得沸沸扬扬。好在省委宣传部和网络管理办公室及时采取措施,才没有让其在网络上传播。

<<风起下篇>> 冯省长的小圈子

冯省长的小圈子

公开信说,他们的这个圈子形成于他还在省委办公厅当处长的时候。那时候的冯胜林是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冯胜林到省委工作以前,一直很低调的。他是从清江县考入省里师范学院的。因为是学生干部,毕业后留校做学生辅导员。后来正好赶上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提拔知识分子干部的好时期,被选调到团省委当部长、不久后提拔为副书记。从此官运亨通,下派做副专员、专员、地委书记、省会的市长,再到省委工作。虽然他一路风生水起,政绩不凡,但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不过分张扬,在江东省政界很有好的名声。清江县在清江河下游,物产丰富,也盛产干部。这些干部聪明、勤奋,尤其是很会来事,而且互相提携,所以进入省委、省政府机关的清江县干部很多。他们的语言特别,在机关里自成一体,很有老乡观念,彼此见面都要拍拍肩膀以示亲密。冯胜林做了常务副省长以后,省委机关的一帮清江县籍的干部,很自然地经常到他家里走动,渐渐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圈子。清江人除了聪明、勤奋这些有点意外,有个共同的缺点是好表现,换个褒义词而说就是好胜。有了冯省长这个领袖,这个缺点就被张扬放大了。冯胜林不高调,清江籍的干部却很高调。他们要扶持冯胜林做江东省的当家人,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策划,并大胆地实施,并获得成功。

黎珺不是清江人,也不是省委机关的干部。他进入这个圈子,因为自己的妻子是清江人。黎珺和妻子是在读“五大”,也就是干部专修科的时候认识的,他的妻子后来调到朝阳工作。黎珺语言才能非凡,能说一口地道的清江话。他当了县委书记以后,也经常到冯胜林家里走动,因此加入了他们的小圈子。

黎珺参与冯胜林竞争省长的行动,就是在圈子里的聚餐会上策划的。公开信的作者也是实行这个计划的人中的一个。黎珺超凡的思维方式和缜密的做事风格,很使其他清江老乡佩服。

黎珺策划的要点有三个,一是选择一个重大事件发难,正好高速公路跨桥事件提供了天机。二是选择现代的通讯工具作为载体,利用手机信息发布,能够起到广泛而及时的效果。三是选择时间,要恰好在人大常委们投票前不久,太早了怕别人采取防范措施,太晚了火候不够,怕错失良机。

黎珺到底十分老道,对选举这样的事儿研究得十分透彻。他的策划得到老乡们的赞同。大家觉得天时地利人和,样样具备,一定会有东风相助。

至于搜集手机电话号码、关注会议进程,因为关键岗位都有清江人,这些不是难事。临时购买一个手机号码,利用网络群发信息,那是小学生都能够办到的事情。

圈子里的人在人大会前就举杯祝贺道,这样简单的事情,一定志在必得。

<<风起下篇>> 电子邮件发布的公开信

电子邮件发布的公开信

不知道是黎珺笔记本的事儿保密做的不好,还是有人觉得冯胜林快要垮台了,故意落井下石,在某一个早晨,省委几个工作部门的头头都收到了一封同样内容的公开信。

公开信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的,洋洋洒洒有好几千字,把黎珺笔记本里记录的情况更加扩大和细化,将他们策划的一件件事情原原本本地披露出来,把冯胜林推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这封公开信的作者是一个即将退休的干部,真名真姓。他原来是省委办公厅综合二处的处长,后来下派到清溪市做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他与冯胜林来自一个县,曾经参与过竞争清溪市长,败北以后,一阕不起,只好转到市人大常委会做副主任,今年已经到了换届的时候,即将结束政治生涯。他自称自己写的这封信是告别政坛的“悔过书”。

公开信一开头就直奔主题,这么写道:“我要公开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我为参与过这个秘密而感到羞愧。我要把我所知道、我所经历、我所参与的一些事情公布出来,就算是我告别政坛的悔过书吧。”

这封信确实揭露了一个个很多人早已经听闻,却很多人不知道内情的政坛故事。

公开信直言不讳地说,在江东省的干部,有很多小圈子。有点像古代社会的“党争”。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这些圈子组成很明显,大致以南下干部、土改干部、地下党干部、挨整的干部等不同出身划分。南下干部与土改干部属于一个类别,地下党干部和历次运动中受到整治的干部为另外一个类型。大家利益、诉求基本一致,互相之间了解,相互关照。到了改革开放以后,这些圈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老人的离去,原来的类型解体分化了,形成了新的圈子。过去的圈子没有明显的领袖,也没有什么组织形式的活动,不会有经常聚会、也不会有天天的信息交流。他们的经历大体一致,思想认识基本一致,感情上容易沟通而已。换句话说,那时的圈子是大圈子,还不是利益集团。新的圈子就不同了,一般是小圈子,每个圈子大都有一个领袖,也就是利益代表人。他们一般由同乡、战友、同学、校友、上下级,或是外来干部组成。领袖代表圈子里人们的利益,其他人对领袖有一定的依附关系,也就是利益关系和支撑关系。形成这些圈子,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圈子相对稳定,但也有变化,有时也会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这些圈子里的人,经常性地一同出现在酒楼、歌厅、麻将室、洗脚房、按摩厅等等场所,兴趣爱好趋于一致。

公开信的作者称自己就是这些小圈子中的一个。

进入他自己这个小圈子的人,是省委机关大院和省政府机关大院的一些老乡,他们说着同样的方言,喜好同样品味的菜肴。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都乐意围绕在原来的常务副省长、现任的省长冯胜林的周围。

<<风起下篇>> 冯省长的高明之处

冯省长的高明之处

冯胜林被招到北京去“谈话”,已经一个多月了。

他是被通知去参加一个会议的。随行的只有秘书。但到了北京以后,冯胜林就没有回来了。他的秘书也没有回来。

冯胜林走后,清溪市乃至江东省很多地方,关于省长的传说很多。有人说,他已经被软禁起来了。有的说,他被送到舟山群岛的一个小岛上去接受审查去了。也有的说,冯省长根本没有什么大问题,是派他到国外去执行一项任务去了。总之一句话,那就是,冯胜林不会回江东省当省长了。

接下来就有关于谁来当省长的传说,有人说,是上面安排好了,要空降某某人过来当省长。也有人说,由现在的常务副省长接任省长。更有人说的玄乎得没有边,说是为了精简干部职数,提高效率,由欧阳晋书记一人兼任书记、省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像文革中那样,实行“一元化”领导。

那些民间的组织部长们,对于省级、地市一级领导干部的更替交流,表现出无限的兴趣。他们凭借一些空穴来风,再添油加醋地灌入自己的猜测和臆想,自发地安排任何一个干部。在茶楼酒肆咖啡厅酒吧,这永远人们最津津乐道的谈资。有的话儿还在网络转发。反正这些话儿,谁也不会去考证,就是逞一时快乐而已。

再还有一点就是,冯胜林儿子那些个公司,依然灯红酒绿,人们照样出出进进,热闹非凡,没有半点儿衰败的迹象。至于公司写字楼里面是不是冯家少爷在当老板主事,外人是一点儿也看不出来的。

人们当然已经知道黎珺已经被审查了这个消息,但对于冯胜林与黎珺的关系,坊间还是不知道多少信息的。因为办案的纪律十分严格,知道细节的人员就那么几个。上报领导干部参阅的材料,也就局限那么几个人。因为丁刚强是朝阳市委书记,是欧阳晋特批要他了解点情况,才有那个加密的电子文件的。

因为黎珺的案子带出来了省长冯胜林的问题,冯胜林的省长生涯就完全结束了。

但冯胜林真正被审查的原因,并不是他涉嫌经济问题。关于经济问题,冯胜林是早有预案的,或是从他的儿子开办公司的最初,他们就设计好了。在公司的股本构成、管理细则和财务账目上,根本看不出与冯胜林本人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儿子是儿子,老子是老子。中央虽然三令五申不许领导干部的亲属办公司经商,又不是冯公子这么一个高级干部的孩子做这个买卖?儿子只要没有与老子直接瓜葛,没有别人抓得住的把柄,谁能奈何得了?

果然,专案组查来查去,与黎珺的经济问题有关联的,是冯胜林儿子的公司。冯胜林父子的高明之处就在此时显现出来了。

但有一点,是冯胜林没有想到的,黎珺有那么多笔记本。冯胜林更没有想到,黎珺的笔记本居然记录得那么详实。

这个笔记本害了别的领导干部的,是经济问题。这个笔记本害了冯胜林,因为还有另外一个人们意想不到的问题。

黎珺的笔记本披露了一个人所不知的情况。这个情况是关于省长冯胜林的一段秘事。

某月某日,冯胜林的儿子带黎珺去见父亲。当时还只是常务副省长的冯胜林正在办公桌前阅读文件。他们那个时候就已经很熟悉了,用不着互相介绍。冯胜林开门见山就说,省委书记颜群辉不是本地产生的领导干部,常常压制本地的干部,必须想个办法把他挤走。按照上级的规定,省委书记颜群辉马上要兼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这个主任还得走人大选举这个程序,就是说马上要在人大常委会上走过过场。你们能不能做点工作,让他选不上,至少不要全票当选。这样的话,他这个书记就当不成了。

黎珺觉得这是冯省长对自己的信任,当然紧急策划,不遗余力地去“做点工作”。当时恰好江东省发生了一起高速公路桥梁倒塌事故,黎珺等人借题发挥,在人大常委会开会的当天,临时注册一个手机,给每个常委委员们发了一条信息,强烈要求追查省委书记的领导责任。这个信息一经发出,在常委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对马上要进行的主任选举造成直接影响,颜群辉只是以微弱多数票当选,大大丢了面子,不久以后即退出了省委书记的位子。省长也因几个问题连带一起被免职了。借着调整江东省委领导班子的机会,冯胜林如意当上了省长。

黎珺后来的在笔记中自称“立了大功”。

<<风起下篇>> 那就是刺激

那就是刺激

丁刚强自言自语了一句:“这个混蛋,根本不懂得什么叫情。”

此刻,他完全认识了黎珺,他的精神世界里没有别的追求,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刺激。

他继续往下看,黎珺居然这样写道:

我心里明白,交友网站上的女人思想很开放,跟异性交往更多也是为了打发寂寞。现在用这种方式来解压的人越来越多,我也觉得可以接受,也会尊重她们,毕竟她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大家偷偷地玩场刺激,分手后互不打扰,挺好的。我逢场作戏给点钱也。这些女人于钱物兴趣似乎不大,花的钱甚至比嫖娼还要少。

丁刚强觉得黎珺太无聊了。这就是黎珺的人生观?玩刺激就是黎珺的爱好和追求?

丁刚强有点无地自容的感觉。自己竟然这么一个品格底下的人在一起同事?他为有过这个兽性的同事感到无比的耻辱。

但他自己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丁刚强反思自己也不是纯洁得像一张白纸。他的心里有着许晴晴,柳如是的心里也有着自己。这些事儿,也是不可能公之于大众的。

丁刚强在心里拿自己与黎珺对比,自己那些事儿,人们是难得接受也难得理解的,在世俗的眼光里,至少这已经脱离了传统道德范围。但自己的那些故事,完全是以情为前提的,既不是肉欲更不是交换。彼此的思念、牵挂、照应,那是一种很美好的感觉。

他对自己说,对许晴晴,他有的是依恋,或许自己不承认,那里面有着爱情。但自己又置太太于何地?对于柳如是,他自己觉得,是关怀、是爱护,那也是一种情,虽然未必是爱情。而在柳如是看来,那或许就是爱,是一种奉献,是一种敬爱,但绝对不是寻求刺激,更不是为了索取。

因此,丁刚强认为自己,认为许晴晴,柳如是都是高尚的。

而黎珺,完全是另外一个概念。他表现出的,是绝对的肉欲,纯粹就是低俗。这与他的领导干部身份,完完全全没有半点儿关联,那完完全全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丁刚强问自己,从黎珺的行为看,是人性的本能,还是堕落的结果?

丁刚强在房间里踱着方步,苦苦地思索着。

他固执地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人性本能的表现,而黎珺,确确实实已经堕落了。

他又想,这不一定是准确答案。对于自己,那是自欺欺人的一种解释。

丁刚强不想再看黎珺那些乌七八糟的性爱记录,移动鼠标往上翻看。屏幕上跳出黎珺收集的一个段子上听了下来:

女浴室起火,里面人乱作一团,所有人都赤身裸体往外跑,浴室卖票大爷见状大喊“快捂住”,众裸女突然醒悟,但身上要紧部位有三处,手忙脚乱捂不过来,不知所措。这时大爷又大喊:“捂脸就行,下面都一样!”
黎珺在这一个段在下面批注道:

“在特殊情况下抓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

丁刚强自言自语道,俗气,真俗气。用这样的方式来玩“急转弯”的游戏?这个人的思维方式,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风起下篇>> 通过网络寻找情人

通过网络寻找情人

黎珺另外的几个本子,记录的是他与女人交往过程。

黎珺尽管不是学文学的知识分子,但语言功夫很强,而且观察也细,对自己和那么多女人的关系,记录的十分详实,甚至连一些细小的情节也没有放过。他与某个女人有过故事,就如实地记录在自己的本子上,对女人的名字也不省略,更不用代号,而是直截了当地对真名真姓,职业、年龄、身材、肤色、发型一一如实记载,甚至连女人的私处如何如何也记录描写,一丝不苟。丁刚强觉得,黎珺这个人办事十分缜密,绝对不会放过任何细小的环节。这让他联想起了一本曾经很时髦的书《细节决定成败》。他记得黎珺在地委委员会上,动不动就要说几句《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里的警句,以示自己是如何地办事认真。

谁会想到黎珺的这种认真,给自己留下了被人审查的标本。如果那些细节故事在干部圈子里传来传去,肯定会成为人们闲谈时的笑柄。

丁刚强看着那些写着肉麻文字的记录,觉得这个黎珺还真不是一般的人物。他除了利用自己的权势,威逼利诱找了一些演员主持人以外,还是发廊和按摩房的常客。他的故事的女主人公有三陪小姐自然不是奇事。而令丁刚强大跌眼镜的,黎珺竟然还是个“网络杀手”,他居然可以通过网络寻找情人。

黎珺的记录如此生动:

其实早在之前就听说过一些交友网站,不过那时我以为就是些游戏的网站,结果那天去了才知道人气如此火爆。那些人都是条件不错,却空虚寂寞的女人,就像我认识的那几个护士,有一个在私人妇科医院工作,个子不高,但长得挺漂亮的,一直想找男朋友,可惜医院里男医生少,病人又多是女人,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单身寂寞下才选择上网认识异性。还有一个是在医院的外科室工作,有个异地恋的男友,没法经常陪在身边不说,工作压力还很大,也是空虚之下上网渴望偷偷来段暧昧。

跟她们聊天都很简单,可是聊的内容却很暧昧。而我在那里发展的第一个女人更是没聊多久,就约了去看电影,她跟照片上一样漂亮,而且个性还很好,那天我们看完电影还去喝了点东西,彼此的感觉都有点暧昧。

因为知道她交友的目的,所以我也很直接地对她说了我的想法,我不会拐弯抹角,只直接说喜欢她,想要她。她那时听了脸就红了,却也没有拒绝我,就这样我们最后去开了房。

丁刚强的脑海里浮现出黎珺的形象,看起来那样斯文的市长,此刻光溜溜地站在自己的面前,完全是一个强壮的雄性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