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下篇>> 严厉的处分决定

严厉的处分决定

李远的巡视组完成了校车事故处理,继续开展招牌风波的调查。丁刚强对他说,有些事情,我在场你顾忌很多,我干脆去县里搞几天调研,回来后再碰碰情况。

李远说,这样也好,反正这个事情与你关系不大,你忙自己的事情去吧。丁刚强便带了胡建设秘书到阳北县去了。他对汪洪亮搞的那个项目,还有些事情不放心,觉得有必要再去认真考察,算算细账。

汽车还没有进入阳北县境内,市委办公室的电话就跟来了。办公室报告,省委省政府对新阳县校车事故的处理决定下来了。这次处分很严厉,对一批干部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处分。朝阳市委书记丁刚强负有领导责任,给予警告处分。市教育局和交通局的局长,由于管理疏忽,给予警告处分。新阳县委书记金磊和县长负有直接责任,分别给予警告和严重警告处分。省委省政府还要求朝阳市对市委管辖的干部,按照责任大小给予相应的处分。

丁刚强觉得这次处分够严厉的,但又觉得出了这么大的事故,自己应该承担责任。至于市委管辖的干部如何处理,他早就考虑过,还是批评为主,处理从宽的好。于是他对办公室的同志说,省委很快就会在媒体公布这个处分决定,我们应该有个态度。请市委办公室代替市委起草一份文件,表示支持省委决定的意见,一定好好吸取教训。请贾东生签发后直接报省委办公厅。至于处分本市干部的事情,过几天常委会再研究。

交代完这些事情以后,他给许晴晴打电话,想问问省委那边还有什么要求,有些什么反应。

许晴晴说,朝阳市的两个事情搅在一起,网络上开了锅似地热闹,网民们并不完全了解实际情况,批评指责的很多,给江东省带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省委书记欧阳晋到北京开会去了,冯胜林省长主持开了一个专题办公会议,按照巡视组汇报的材料,做出了这个严厉的处分决定。

丁刚强“哦”了一声。

许晴晴又说,省委机关的好多同志在议论,怎么只处分一个市委书记,而市长没有什么事儿似的。按理说责任事故应该由市长出面处理,由市长承担责任的。她自己也为这个有些抱不平。

丁刚强反而安慰许晴晴说,谁叫自己是“一把手”呢。黎珺刚刚上任,再说,发生事故的当天,省政府办公厅就通知他到外地外去考察。不是他不承担责任,是他运气好,躲过去了。

许晴晴说,当然警告处分不是什么大处分,并不影响提拔使用,就是面子上有点过不去而已。

丁刚强挂了许晴晴的电话,金磊的电话就打进来了。

金磊已经收到了市委办公室的通知,知道了自己已经受了处分。市委办公室还通知,省委组织部要他马上到省委党校去学习。

丁刚强觉得很奇怪,一个县委书记离职去学习,省委组织部怎么事先没有和自己打个招呼?但他不好对金磊这么说。他只是安慰道:“去学习嘛,是个好事。”

金磊却很委屈地说:“丁书记,你别安慰我啦,给了个警告处分,立马安排去学习,不会是好事哦。是要腾地方给别人咯。”金磊在机关里呆了这么些年,是懂得规矩的。受了严重警告处分的干部,是要影响一次提拔使用的。

丁刚强还是继续安慰金磊:“你想得太多了,什么腾地方给别人,有这个可能吗?”

金磊听了书记这话,心里感到舒服了一些。他便对丁刚强说:“谢谢书记这么关心我。这次事故,对我来说,是有深刻教训的。处分事小,做好工作事大。想想那些受伤的孩子,我总觉得心里内疚。我们也是做家长的人,一样的心痛。”

丁刚强回答:“你能够这么想,说明你还有良心。我们做干部的,不能是冷血动物,凡事只想自己的进退。你走之前,把善后的事情再认真地查一遍,看看还有什么遗漏没有。要制定几条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今后不发生这样的事故。别信省城里来的那些人的话,搞什么校车公司。我们朝阳经济状况差,只能根据实际来考虑问题。”

金磊连说了三个“是”。

<<风起下篇>> 会议形不成决议

会议形不成决议

省里下来的同志还要发问。

李远示意他别再问,先听基层的同志说话。

这个校长是大老远从较远的一个乡联校赶来参加会议的。他几乎是以哭丧的腔调说,我们那里学校的条件实在太差,穷得连新添置一个篮球都要开几次会议讨论。另外一个校长接着说,现在农村教育的情形已经发生变化了,希望上面制定政策的人们要改变原来的思维方式。比如说,十多年前新阳县接受了大量的“希望工程”的捐助,盖了一些校舍。房子虽然盖起来了,教室里却空空如也。还有就是学生减少了,一些校舍空置,但地方无权处理这些房产,这些校舍年久失修,有些又成了新的危房。

还有一个校长提出一个建议,是不是把现有的那些闲置的校舍变卖给农村那些先富起来的家庭,用这些款项买几辆车,由教育部门来经营,这就算是回答了省里下来的同志提出的那个“校车公司”的设想。

但省里巡视组有一个纪委下来的干部发言,认为这个想法虽然不错,但产权问题不清晰,以前的建设费用,有的是捐助的,有的是集资的,有的是农民投工的,怎么也分不清楚。他建议还是由地方政府出资建设校车公司。

金磊也出来解释说,山区与发达地区不能相比,村与村、乡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财政列支的全县教育经费只能满足人头经费,要政府投资建设专门的校车公司,实在没有经济实力。家长们自发搞的这种所谓校车,以前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很好地管起来。这次发生的事故,就是一个严重的教训。

座谈会开了半天,一会儿校车公司,一会儿交通条例,再一会儿又是教育经费。

李远主持会议,他提醒大家,还是围绕调查事故这个主题。会议气氛变得很沉闷了。

金磊和教育局长、交通局长不停地作检讨,那些校长们一个劲儿地解释,说这个客观原因那个客观原因,无非是说朝阳是个老区山区,条件太差,而对事故本身、事故的分析的很少。

丁刚强觉得这样的会议开下去,没有什么意义了,便匆匆地总结几句,宣布散会。

调查组回到县城,开了个碰头会,分析事故的原因。那些省城里下来的干部固执地认为是责任事故,管理上漏洞很大,要处分县委书记、县长和教育局长、交通局长。市里和县里的同志觉得,党委领导干部要承担责任,但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农村教育已经走到了一个微妙的境界,需要认真研究,不是处分一个两个干部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当然省城下来的干部的意见占了上风。

丁刚强无语,他考虑的是这几天里网络里七七八八的议论,心里凉透了。

他表示,要处分,就处分自己一个人,他应该承担全部领导责任。

调查组参加会议的同志都不同意。

会议形不成决议。

李远提议,向省委写一个专题报告,请省委来决定。他说:“这么大的事故,不处分一两个干部,是不好对上对下交代的。”

<<风起下篇>> 开始调查故事原因

开始调查故事原因

李远很快就赶来了。

李远处理这样的事故很有经验。首先是建立一个临时的指挥部,统一调度抢救和处理事故,要求按照稳定局势为主,抢救伤员第一的原则,轻重缓急安排工作。他在丁刚强已经分组的基础上,把省里和市里来的干部重新分成几个小组,各司其职,很快就把无序的工作转向了有序的进展。

指挥部一天召开两次碰头会,都是在吃饭的时候。吃饭很简单,没有酒水饮料,是真正的工作餐。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听各小组的汇报。

谢天谢地,五个伤员伤情基本稳定,四个重伤员当即转院到地区医院。轻伤员就地治疗。市里来的医生护士随重伤员回了朝阳市。

现场清理完毕,情势基本稳定,便开始调查事故原因。

调查当然要从驾驶员入手。但驾驶员受重伤,正在昏迷阶段。乘车的全部是小学生,一时没有办法了解当时的情况。指挥部只好把这个任务交给市县交警部门去调查,限期拿出真实可靠的分析报告。

第三天上午,早饭过后,李远和丁刚强带了几个人到县教育局,召集部分中小学校长开会,分析事故起因,了解校车运行现状。

不出事的时候,校车的事情从来没有引起过任何人的关注。事故一旦出来,各个学校的校长没有人不心惊胆战的。当场统计,全县大大小小的学校154个,没有一个学校有专门的校车,但102所学校有相对固定的学生家长拼车。每个学校这种“兼职”运营的校车数量不等,大部分在乡镇集市。

丁刚强问教育局长:“最近几年,媒体对校车事故报道不少,你对校车情况做过专门调查没有?”

局长回答:“没有做过专题调查,但了解一点情况”。

李远便要这个局长把自己了解的情况说说。

局长分析认为,朝阳是山区,最近一些年,出生率呈现下降趋势,山区学校的学生明显减少,一些村小学或是取消或是合并,学生上学路程较远。农村学校寄宿条件很差,伙食不好,寄宿生一般是比较贫困家庭的孩子。那些离集镇不是太远、家庭状况不是太差的学生家长就自发起来,为自己的孩子拼车,接送他们上学和放学。这些车辆,大都是本地的中巴或小型货车、三轮车,车况不是很好,有的还不具备运营资质。这次出事的车辆,估计就属于这类不具备运营资质的。

局长说完,请了几个乡镇中小学的校长详细介绍临时校车的情况。他们与局长的分析大致一样。

省里下来的个别同志发问,既然你们了解这些情况,为什么不早点采取措施,禁止这些车辆运营?为什么不建立专业的校车服务公司?他们认为,既然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发展前景。

一个校长站起来解释,山区经济就是这个样子,几十个孩子的家庭,怎么养得起专业的校车公司?

<<风起下篇>> 丁刚强的眼泪刷地滴了出来

丁刚强的眼泪刷地滴了出来

校车事故发生在朝阳市到新阳县的公路旁,离县城只有几公里的路程,正好丁刚强他们的车路过这里。

事故现场是一段弯道上,老远就可以看到好多人在那里围观。丁刚强便叫司机停车,带领大家步行过去。

几位家长模样的的人看见这群人走过来,料到是上级派下来处理事故的,很快就跑了过来,齐刷刷地跪了下来,呼天喊地地大哭。

丁刚强快步走向前去,把一个年级大点的女人扶起来。同行的几位干部也照着书记的做法,慌慌忙忙地扶起这些人,不停地安慰他们。

现场顿时围拢来不少旁观的人,吵吵嚷嚷地说这说那。这些围观的人中,有好几个在那里拿着手机拍照或录音。甚至有一个人还拿着家用的摄像机,在那里不停地忙活。小胡连忙去制止这些人,请他们别拍照摄像。丁刚强瞪了小胡一眼,示意他别制止。小胡领会了,便不再拉扯这些拍照摄像的人。他也知道,这种场合,制止的行为也是有限的,那么一大堆人,管得了张三,管不了李四。

县委书记金磊从人群中走出来,紧张地对丁刚强说:“给书记添大乱了,我们工作没有做好,我要作检讨。”

丁刚强挥挥手,说:“现在不是作检讨的时候。这个以后再说。死伤的情况搞清楚了没有?”

金磊说:“已经确认16人重伤,正在抢救,其他6人轻伤。”

丁刚强的眼泪“刷”地滴了出来。他转身看看刚才跪在他面前的那几个人,心想他们是何等的心痛。再想想那几个在抢救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又是何等的焦急。

他对随行的同志们说,市委来的人,分成两拨,一拨人在这里清理现场,我带几个人去医院。救人要紧。

同来的几个人不由分说,很自然地分成了两个小组。丁刚强拉了金磊,迅速地登上路边的一辆汽车,快速地朝县城驶去。

丁刚强问金磊,网络有什么反应没有。

金磊说:“我正为这个事儿犯愁。这里事故刚发生,微信就传出来了照片,现场的情况清清楚楚,弄得县委好被动。”

丁刚强说:“有什么好被动的?不就是没有给你准备汇报材料的预留时间吗?这样的大事,老百姓看的清清楚楚,想瞒也瞒不住的,还要做什么大文章不成?如实上报就是。”

他一连反问了好几句,弄得金磊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丁刚强又说:“我们处理这种突发事件,要改变过去的思路。救人救火总是摆在第一位的,向上级汇报,要真实,这样才会主动。我看呀,有了网络监督,是好事,谁想瞒住不报,那是自欺欺人。”

金磊委屈地说:“我可没有想过要隐瞒啊。只是这些微博微信,说的不一定准确,常常有夸大,说死伤了多少人,情况何等严峻,弄得满城风雨。”

丁刚强意味深长地说:“还是要转换角度,如果你自己是这些孩子的家长,你的想法就会不一样的。”

<<风起下篇>> 发生了校车事故

发生了校车事故

吃晚饭的时候,朝阳市委接到特别报告,新阳县的一辆载有20多名小学生的校车,在从学校返回的道路上发生车祸,死伤情况不明。

最近一些年,各地发生校车交通事故的事件多有发生。大凡这样的事件发生,网络总是最先披露,现场照片和现场目击者的描述,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传遍各地,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

贾东生接到报告后,立即往丁刚强的办公室跑。

丁刚强问,朝阳属于山区,很少有专门的校车。这次怎么也是校车?

贾东生分析,可能是一些家长临时拼车。

丁刚强说,这性质更加严重了,我得赶紧到新阳去。他交代贾东生在家里注意各方反应,尤其要注意网络动态。并马上向省委有关部门报告。

贾东生问,要不要派市里电视台的记者一起去?

丁刚强火了,说这样的事故,记者跟着有什么好事,那不是添乱吗?

贾东生却说,派他们跟随你去,先拍个书记到现场组织抢救的报道,以后可以主动点。如果今后查起来,老百姓议论起来,这么大的事,书记在场,也好有个说法。

丁刚强更加火了,大骂道,咱们做官又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不管这些。

汽车开动后,他又给李远打电话,把新阳的事故大致说了一遍,请教李远自己该注意些什么。他知道李远在省城,经常处理同类事件,积累不少经验。

李远感到很突然。不到一周时间,朝阳就发生两起关系普通百姓的事件,不能不说这不是个好兆头。他把自己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总结为两句话,第一句是先弄清楚情况,控制事态发展。第二句是不要什么事情都请示,要大胆做主。
丁刚强觉得李远的经验很有可取之处。尤其是第二条,处理突发事件来不得半点犹豫,那些远在中枢的头头脑脑,并不了解真实情况,请示他们也是摆个样子,担担子拿主意的还是现场的官员。

原地区医院已经派遣了几辆救护车和一批医生组成的救护队先期出发,与新阳县医院的医生配合,开展紧急救护。丁刚强考虑到是去处理突发事件,他没有用自己的专车,而是把几个相关部门的同志邀在一起,乘坐市委接待处的一辆中型客车。贾东生特地为这辆车准备了矿泉水、饼干和面包火腿肠之类的东西,以备不时之需。这样,他们不管走到哪里,汽车就是一个临时的指挥所。再说,这么多官员,每人带一辆车,浩浩荡荡出行,且不说老百姓会骂娘,就是被人拍照发了微信,必定又是一个社会热点。

丁刚强在汽车上开了一个简短的分析会,先由交通部门和教育部门汇报收到的情况汇报,再是保持与现场的卫生局长联系,随时掌握救护伤员的情况。

朝阳市到新阳县没有多远的路程。丁刚强乘坐的车还没有到县城,李远的电话又来了。

丁刚强没有想到的是,李远刚刚接到省委办公厅的指令,要他们巡视组就近改为工作组,先参与处理校车交通事故。原来交办的任务,鉴于上访人员情绪已经稳定,待处理完这起事故后再继续进行。

<<风起下篇>> 黎珺的姨妹子叫司马娇

黎珺的姨妹子叫司马娇

印刷厂很快就送来了工作记录。这个记录不是过去那种用本子笔记的纸质记录,而是带来的一个硬盘,把工厂电脑里的记录拷了过来。其实工厂那边只要通过网络发过来就可以了,因为市政府办公室要查阅,他们把这一年的记录全部带来了。

记录是很规范化的,各项手续齐备,确实是政府办公室签发的。但签发的不是这个副主任,而是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主任今天出差去了。办公室主任是市政府秘书长兼任的,他陪同黎珺市长到下面县里搞调研去了。副主任马上给这个秘书长兼主任打电话,但他们去了大山深处,那里没有信号。

李远说,只好等他们回来再说。

回宾馆的路上,巡视组里有个对朝阳市情况熟悉的同志,他介绍说,这个秘书长跟了黎珺很多年,关系很不一般。黎珺做县委书记时,他就是县委办的主任。

李远示意,这些事,别在车上议论,回宾馆听听那两个组的情况,认真分析一下。

那两个组进展比李远这个顺利多了。

那些上访工商户的代表,了解到巡视组是专门为了他们提出的意见来的,心气顺了,说话的腔调降低了一大半。巡视组问了网络上热炒的那些帖子,是不是他们搞出去的,希望他们主动停下来,别再把事情扩大了。那些代表说,自己就是要解决问题,讨个公正,什么网络帖子,他们一概不知道。从他们说话的神态看,这些人还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那些事关全局的的帖子,应该不是出自他们的手。

李远笑着说,看来我们这个社会呀,希望把事情闹腾大的人不在少数哦。《增广贤文》教导人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很多人是恨不得搅出个大漩涡,唯恐天下不乱。

去工商局的那个小组,查了公司登记记录,那个被指定制作招牌的文化公司,是省城一家文化公司在朝阳市的分公司。再调阅身份证登记资料,办理这个分公司的登记手续的,名字叫司马娇,经查证是黎珺的姨妹子。

几个同志把情况互相通报后,李远做了个小结,他认为整个招牌风波事件基本明了。签发文件、指定公司都不是黎珺直接所为,但都与他有密切关系。至于网络里指责的那些事情,有待进一步查实。下一步就是找市政府的秘书长查明文件签发过程,如果没有经过市长办公会议讨论,是某个人独自决定的,文件不合乎市场竞争的原则,先解决主要矛盾,取消那个不合理的文件,安定上访人员的情绪,变被动为主动。

到工商局调查的那个组的同志,提出一个棘手的问题,他们顺便查阅了省城那家文化公司的登记材料。这家公司在省城名头很大,公司的老板是冯省长大公子,还有北京一位老首长的小儿子。

事情牵涉到省长,也牵扯到北京,有人觉得还是慎重一点好。

李远只好说,等找了那个秘书长了再说。

<<风起下篇>> 文件不是伪造的

文件不是伪造的

下午,巡视组分成三个小组,分头了解情况。一个组找那些个上访人员的代表谈话,了解他们的具体要求,做安抚解释工作。一个组到工商局去查阅公司登记档案。李远参加的那个小组,到市政府办公室,详细了解政府文件出台的过程。
到了市政府办公室,分管文件起草和把关的副主任负责接待。这个主任是个秀才出身,年纪不大,带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因为长期坐办公室,皮肤白皙,有点弱不禁风的架势。

巡视组的同志把来意说了,副主任连忙解释说,这个文件肯定不是经过市政府办公室签发的。他拿出一本有关文件起草、审核、签发程的登记册出来,很认真地说:“我们这里的文件绝对是按照程序发出的,省略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可能,就是市长书记签了字,没有他们做最后的文字把关,按照规定编发文号,是没有地方敢印制的。朝阳市的文件管理年年评为先进,绝对不会有半点差错。”

文件是怎么出笼的呢?是谁不懂规矩绕开了他们这个环节?

“这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呀。”副主任又说了个“绝对”,并耐心地给巡视组的同志解释。

放在他手里的这份文件确确实实是编了文号的红头文件。副主任查了文号,是在他们的序列之内,不是重号,也就是说,文件不是伪造的。

他骂骂咧咧地说:“真他妈的奇了怪了,这个文件号是最新的一个,没有漏号,从什么鸟地方冒出来的呢?”这话有点听起来有点粗鲁,与他的白皙面容和文质彬彬的打扮显然不相吻合。

可能是这个文件的出现使他急了。因为这个文件招致了一个招牌风波,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多少年的“先进”会因此泡汤,还要追究责任,分管的负责人能不急吗?

李远说:“你别急,我们分析分析,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一份政府机关出台的文件,在文件把关的部门没有记录,不能不说这是一件大事。

但网络的帖子直白地说,这份文件是市长黎珺亲自签发的。文件的受益者,就是黎市长的亲属。

网络的帖子说的有鼻子有眼,不像空穴来风。

查来找去,这个文件起草的过程没有记录,没有审核和签发的记录,也就是说还真没半点黎珺插手的痕迹。

文件是不是伪造的呢?李远问。

副主任说,从文件的格式、印制质量和纸张看,和正式文件没有任何差别,不应该是伪造的,而应该是出自我们机关内部印刷厂。而内部印刷厂印制文件,也是一定要严格手续的。
那很简单,打个电话问问印刷厂就是。

副主任马上打电话给印刷厂。印刷厂值班厂长回答,我们是机要部门,没有正规手续,哪个敢开机?

值班厂长查了记录后,马上回复说,他们查了工作记录,有市政府办公室签发的印刷通知单。

副主任顿时脸红了,大声骂道:“真他妈的见鬼,你们送来看看。”

<<风起下篇>> 先查市政府的文件是怎么出笼的

先查市政府的文件是怎么出笼的

省里来的同志忙不迭地说:“书记客气了。”

吃饭不喝酒,那吃饭的过程就简单多了。上午谈了几个小时,几个人也累了、饿了,加上菜的味道不错,吃饭的速度很快,三下五除二,吃完了事,打道回府。

汽车在宾馆门口停下,李远对其他几个人说,你们休息一下,我和丁书记说几句话。

丁刚强说:“我们散散步吧,吃了这么多,要消化消化。”

两人便朝宾馆院子里的小树林走去。

李远把来朝阳巡视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这些话,和许晴晴说的大致一样。

有些话,李远在会议上是不好说的。譬如说,欧阳书记交代了的话,“丁刚强这个人,我是了解的,书生气多一点,但头脑很清醒,你要多和丁刚强交换意见”。还有一句,欧阳书记说:“我总觉得,朝阳市的两会选举,不会那么简单,说不定是省里某个人或者某些人插手了”。李远在会议上只是传达说,这次的问题,如果和朝阳市两会选举有联系,一定要查清楚。

丁刚强说,两会选举的事情,自己事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思想准备。出现了状况以后,没有应对办法,简单地以为可以通过“做工作”,使没有列入省委候选人的同志自己放弃。但他没有想到有的人尊重组织意见,有的人却并不听组织上打招呼,结果从票箱里跳出了一个市长。票箱里跳出一个市长,并不是新鲜事,以前湖南省就先后跳出了两个副省长和一个市长。票箱里跳出了市长也不是坏事,说明大家有民主意识了。但问题是,这个人是不是真正能够代表老百姓的利益,是不是真正用民主的手段获得的。

丁刚强还说,对于黎珺获得选举成功,他一直觉得是个谜。是不是上头有人在支持?他一直在思考。当时就有人说,黎珺同志的背后有冯省长的支持。那个时候,他也只是把这些话认为是拉大旗作虎皮而已,根本没有当一回事。这次招牌风波一出来,黎珺就跑到省城去了,还说是冯省长召见。如果把两者联系起来分析,说不定还真有些关联。

李远说,省纪委收到的举报信,就是说黎珺的小舅子和冯省长的儿子有经济往来,可能是在一起开了个什么公司。网络上的帖子,把这个公司的营业执照、法人代表、出资人全部公布了。网管办按照领导同志的批示,当天就把这个帖子删除了。帖子内容删除了,但标题删不掉,还是挂在那里。现在去百度,搜到的是标题,内容看不到而已。

丁刚强叹了一口气说:“真没有想到事情会这么复杂。”

李远说:“还是那句话,咱们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找个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譬如说,先查查市政府文件里指定那家公司,看看它的资质和背景,说不定很快就清楚了。”

丁刚强说:“我建议从那个规定招牌要定点制作的文件查起。这个很简单,在内部就可以查,可以不惊动很大的面。谁谁谁插手了,谁谁谁签的字,一定有记录的。”

李远说:“这个也有道理,就这么办吧。”

<<风起下篇>> 到郊外去吃土菜

到郊外去吃土菜

李远一行很快就来到了朝阳市。

丁刚强没有按照老规矩要“有关部门”出面接待,而是自己亲自出面。一来李远是欧阳书记点将,亲自交办的,二来两人是老同学。丁刚强来朝阳这么久,李远是第一次来,他要尽地主之谊。

他还特地对贾东生说,一定要请黎珺市长出面。因为这个事牵涉到他,没有必要回避。回避他,有点像背靠背的做法,好像完全是冲着他来的意味。如果和他没有关系,今后就被动了。他来参加,了解情况,若是和他真有关系,他可以争取主动,事情也办起来顺利一些。

上午10点,巡视组就到了朝阳市。

都是熟人,寒暄了几句,就进入会议室开见面会。

丁刚强讲了两句表示欢迎的客套话,就进入正题。李远以省委副秘书长兼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身份,念了省委领导同志的批示,再把这次专题巡视的目的和要求讲了一遍。丁刚强和黎珺分别表了态,说感谢省委派专题巡视组来,是对朝阳市的关心和支持,朝阳出现招牌风波,给江东省带来了负面影响,应该承担领导责任,一定支持协助,尽快平息风波,确保社会稳定。

见面会开了一个小时,到了吃饭的时候。丁刚强和李远交换了一下意见,先吃饭再说,下午分头行动。

黎珺和李远等握手道歉,说:“不好意思,我约好了一个客商,要陪同吃饭,失敬失敬。”

丁刚强应和着说:“见面会是谈工作,按照规矩,市长、政法委书记、秘书长、宣传部长等参加了,就可以了。吃饭嘛,这些人就别陪了。免了些客套,省里的同志还自在些。“

市委几个同志知道丁书记和李部长是同学关系,知趣地走了。再说,上面下来的人,尤其是来调查这么一档子事,谁愿意全程陪同?

丁刚强对巡视组几个同志说:“我们这个接待处呀,太吵,菜也没有特色。咱们找个清静的地方,到郊外去吃本地土菜如何?“

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接待处很快安排好了车,几个人悄悄地离开了宾馆。

所谓本地土菜店子,其实也是市委接待处的定点单位。场面不大,却也雅致。门口装饰了辣椒、玉米棒子、高粱穗子组成的花环,地坪里有大转轮的水车和石磨,虽然有点不伦不类,却乡味很浓,透着泥土气息。进得屋来,墙上挂了蓑衣、斗笠、犁头、锄头之类的农具,仿佛进入了以前人民公社的食堂。

上菜了,清一色的本地菜肴,蒸的、煮的、炒的,香气扑鼻。朝阳的菜系看上去是客家菜的风格,吃起来却是湘菜味道,重油重色重味,偏辣偏咸。这些城里人看了,闻了就觉得有新鲜感。

李远说:“下午要继续工作,就不喝酒了。“

丁刚强说:“那今天只好主随客便了。“

大家笑了,说:“还是书记开明。“

书记却说:“我不过做做姿态,要问一问说一说的,不然就不礼貌了。你们是省里来的,代表省委的,礼数不到,那是不懂事哦。其实大家都明白,应酬的事,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心里并不想喝酒,嘴巴却要敬酒,还要端起杯子应付。今天这店子也不是喝酒的地方,那就吃菜吧。不敬之处,敬请谅解。”

<<风起下篇>> 巡视组长是李远

巡视组长是李远

丁刚强没有想到,来朝阳“巡视”的组长,就是省委副秘书长兼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远。

是许晴晴电话告诉他的。

许晴晴说,这几天发生的招牌风波事件,在网络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派李远当这个组长,是欧阳书记点的将。

网络事件常常像一把火,把领导干部烧得头痛。现在网络发达的很,谁都可以通过网路发微博微信。有专家说,中国有一亿人,就有一亿个通讯社,每个人可以发布新闻,群发、转发,方式多得很。哪个地方哪个人一旦成为网络热点,那就是被火一样烧。真正的“野火烧不尽”。

一个市的政府,为了制作招牌和印鉴的事,居然发个红头文件,规定这个规定那个,经过微博微信发出来,很快就引起网民热议。许晴晴对丁刚强说,这个议论可不是说你们朝阳,而是说江东省环境不好。市场经济搞了这么多年,你们那里还在搞计划经济,与整个社会环境是不是隔绝的?这是一个省的形象问题,所以省委要做专题调查,把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她还说,这个事件,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招牌风波。网络里说这说那的多了去了。可能还牵涉到一些人的问题,不但牵涉到黎珺,可能还有其他一些人。

牵涉到什么人,她在电话不好明说。

丁刚强觉得奇了怪了,黎珺回来,大谈项目如何如何,省长如何如何重视,对招牌风波却尽量不提。自己把招牌风波话题挑出来,他说不知道文件是怎么发出去的,说是因为交接过程中出现的纰漏。网络这么热议,难道他真的对这个事情一点也没有感觉吗?有人告到纪委去了,他就没有听到半点风声?从他的谈吐中,一点也看不出已经卷入这个风波的任何痕迹,感觉完全就是一个局外人。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丁刚强分析,这个事件的矛头直指着他黎珺,他不可能不知道,不可能不关心。

丁刚强想起了一句古语,每临大事有静气。黎珺处变不惊,那是一门本事,说明这个人是个高人。或者说,他有绝对的后台。也或者说,他早有思想准备,这些都在他预料之中的。

正思忖间,市委宣传部派人送来了最新整理的《舆情简报》。

这期简报是“专报”,收集的全部是有关招牌风波的帖子。

编选这期简报的同志很费心思,把这些帖子分了类,按照内容分和按照发帖人所在的地区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参与评论的网友全国各地的都有,还有不少海外的,有的帖子短的只有几十个字,而长的像一篇论文。丁刚强一页一页浏览,这些议论天一句地一句,语言尖刻得很,有点像文革时的大字报。有署名的,有不署名,当然更多的是使用假名的网友。那些文字,有点无限上纲、无限夸大的味道,把一切现象归结为腐败,归结为政府不作为。跟帖的、起哄的,围观的,重复摘抄的,一个接着一个,什么词语都敢用,很有点语不惊人势不休的架势。

按照这些网络帖子的分析,朝阳市乃至江东省是糟糕得不得了的地方,一无是处。

丁刚强把这期简报批给市委每个常委阅读。

批示是这么写的:“这个事件影响太大,已经引起省委高度重视。希望每个常委都要关注网络舆情,研究如何引导网络舆论这个问题。”

丁刚强给李远打了一个电话,欢迎他代表省委到朝阳市来巡视工作。

李远本来就是个话不多的人,只说了一句:“要给你添点麻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