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晴晴干脆把电话撂了
一个市委书记,居然坚决不接受采访,这是主流媒体的记者们从来没有遇见过的事情。他们对金磊市长说,这个书记一定是个怪人。
金磊和贾东生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不便说什么,也不做解释。
不论丁刚强是否愿意接受采访,主流媒体的报道依然按计划刊发。
报纸登了,电视播了,网络转了,广播还有专题报道。丁刚强这么一个廉洁务实的领导干部,一时成为了舆论宣传的中心人物。有的网站出现了空前的点击率高峰。
丁刚强感到哭笑不得。他看过那些报道,虽然说没有造假,但很多事根据别人提供的材料加工出来的,一些细节明显有些不真实。他真佩服那些记者,可以不与当事人见面就能笔下生花,写出动人的文章来。
他给李远打电话诉苦。李远说,那些报道也没有经过他和许晴晴审稿。好在这些记者不是有意编造,你也就别太较真了。
许晴晴也打来电话说:“你这个人呀,怎么一下子转不过弯来?人家求之不得,做个抗洪英雄有什么不好?你却这么一个态度。记者那么写,是因为你回避他们呀。你要是接受了采访,要求事先看一遍稿子,或许会离客观事实近一点。”
丁刚强回答说:“真不知道怎么和你说,物极必反。你应该懂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道理吧。我们做事,不是做给新闻单位看的。”
许晴晴不再和他理论,干脆把电话撂了。
更麻烦的是,某个主管部门提出,既然公众对这个典型人物认可了,应该马上组织典型事迹报告团,派去各地巡回宣讲丁刚强的先进事迹。
江东省委宣传部和新闻办把这个意见转告给朝阳市委。
丁刚强觉得这样下去会更加被动,于是提笔给省委写了一份报告,请求取消安排报告团的计划。
他诚恳地说,作为一个党员、一个领导干部,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无论是在哪个市州出现了险情,书记市长都会在第一线的,都会挺身而出的。这是起码的要求。把这个事情放大了,就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和标准定得太低了。他特地申明,自己没有接受过任何北京来的记者的采访,那些新闻报道没有经过他本人同意,有一些不实之词和细节夸大,知情的人看了会觉得好笑的。如果再巡回作报告,只会起到不好的作用。
欧阳晋书记读了这个报告后,写了个批示给省委宣传部,希望他们“尊重丁刚强本人的意见。”
既然省委书记做了批示,某个主管部门不再提出异议。原来计划授予“抗洪书记”称号、拍摄专题纪录片、出版典型经验专辑等一系列活动也取消了。
追捧抗洪书记的网络风波,很快就被别的什么焦点新闻取代了。
丁刚强对小胡说,媒体也不讲什么原则了,快乐主题一出,粗俗就是占了上风。抗洪来了,他们也跟着起哄。新闻报道嘛,就是一阵风。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
小胡自己没有做什么评论,而是转述了小丁的一句话:“书记在关键时候,表现出异常的冷静,使我敬佩不已。”
丁刚强淡淡地说:“职场的事呀,不冷静处理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