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又决定招考厅长
省委收到熊文的报告以后,认真研究了一次,觉得新闻文化厅的领导班子必须认真研究,不能再拖了。
省委决定公开招考新闻文化厅的厅长。
江东省自从搞了第一次公开招考领导干部以后,受到中央组织部的表扬,他们的经验在全国推广。自此以后,公开招考领导干部已经成为江东的一大风景、一大亮点。大凡不是特别重要的岗位,每年都要搞一次招考,每次公考的职位数目也不尽相同,或三五个,或七八个。所有的程序和以往的没有半点区别,一切按既往的规则进行。
许晴晴决定报名。她做江东日报社的副总编辑有了些日子,资格没有问题。报社与新闻文化厅是一个系统,没有行业距离。再说,许晴晴有过参加公开考试的经验,试一试还是可以的。
报名前,她约丁刚强谈了一次。一是想征求意见,再是想合计合计,分析形势和如何安排复习。
丁刚强还没有听完许晴晴的全部想法,就脱口而出:“反对!”
他的理由很简单,一是作为女领导干部,她的地位已经很显赫了,犯不着冒风险去考,等待就是。就她这个,总会安排个正厅级的岗位。这次参加考试无非是加快点进度,但弄得不好呀,对今后的发展会有副作用。二是新闻文化厅太复杂,盘根错节的关系太多,谁也理不清,她没有必要去蹚这潭浑水。
当然,丁刚强也有自己的顾虑,那就是许晴晴到新闻文化厅来,与自己距离太近,有诸多不方便之处。许晴晴如果真当了自己的上司,彼此就难得开心地做朋友。
丁刚强的这些话,自然不会对许晴晴说起,只是站在她的角度作出分析。
丁刚强分析还有一条,是许晴晴没有料到的,吕晓波可能参加公考。吕晓波到新闻文化厅已经好几年了,虽然没有管过什么重要的事情,但已经对新闻文化系统很熟悉了。因为他做过县委书记,与组织部们交道多,上上下下关系不错。最重要的是,他会考试。他年纪比许晴晴小,正好赶上好时期,从小学到大学全部是考过来的,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他也和许晴晴一样是个“考试专业户”,两人好有一拼。
对丁刚强的分析,她是认同的。但许晴晴是个敢于冒险的女人,对挑战的事情,也会莫名其妙地冲动。她对丁刚强只是笑笑,并不与他理论。
许晴晴虽然当了副总编辑,但支配自己的时间还是自由的。正好她做了三个月夜班,轮到要休息一段时间。许晴晴还是按上次的套路,找了一个县的招待所住下,美其名曰采访写稿,其实是自己复习,让同她一起来的记者去跑去写。半个多月下来,记者的新闻稿写好了,许晴晴也胸有成竹,雄赳赳地奔赴考场。
丁刚强万万没有想到,但同学们早就预料到了。许晴晴在考试中独占鳌头,一路过关斩将,当上了新闻文化厅的厅长。
刘明亮等江东大学的校友们说,许晴晴考试考精了,是胜利的“考试专业户”。
也有人说,许晴晴一是凭实力,更多的凭人缘。那位很会考试的吕晓波屈居第二。并不是他的实力不够,也不是他的关系不硬。差的是人缘。什么是人缘?就是新闻文化厅本身的人缘。这应验了丁刚强的话,新闻文化厅太复杂。自己培养的和尚当不了住持,外来的僧人好念经。外来的和尚身无挂碍,做事轻松。许晴晴是外来的僧人。
同学们为许晴晴举行了一次祝捷的聚会。
参加者,自然还是那几个人。只是高平凡在地区回不来,打电话请李远代他多敬几杯酒。
刘明亮和汪洪亮表现得很活跃,是从心底里高兴,话也因此最多。
丁刚强当然心里更高兴。但他今天变得有点女人般的矜持,话不多,还不时语塞。见到丁刚强如此的表现,许晴晴以为自己考试成功刺痛了他的心,聚会时一直很低调,喝酒的气氛怎么也上不来。
酒过三巡,许晴晴说累了,想早点休息。大家也不勉强。
汪洪亮提议“门前清”,大家便痛快地把杯中的酒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