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上篇>> 去美国研究中国问题

去美国研究中国问题

丁刚强在美国过得很潇洒。

他是由吴长征出资,邀请到那里讲授中国文化史和介绍清溪市发现竹简的研究动态。

吴长征是丁刚强大学最铁的同班同学之一,也是他们班级里年纪最小的师弟,在学校时常常跟着丁刚强四处跑,同样做过校报的兼职编辑。吴长征对丁刚强在从政之余,潜心研究中国文化,尤其是研究民间文化很是佩服,认为他是中国官场的另类人物,所以把他发表过的一些论文,翻译成英文在美国杂志刊出,还写过关于丁刚强著作的评论文章。这样,就使丁刚强在美国研究东亚文化的学术圈子里有了点影响。丁刚强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著作,吴长征列为他的博士研究生的参考书目,
在大洋彼岸讲学期间,吴长征还请丁刚强代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并确定了一个合作研究的项目。

在两个月的日程将要结束时,吴长征与丁刚强进行了一次长谈。

他们从大学同学时的故事讲起,大事小事无所不谈,从入学教育、毕业分配一直谈到谁做了官、谁出了书、谁的孩子如何成绩好、谁倒了霉等等。当然也说起了李远,说起了高平凡。

吴长征听过丁刚强坎坷的经历后,对他说:“中国的事就是这么难办。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太沉重了,人们官本位的思想呀,总是改变不了,所以每个人都活得很累。像你这么有才华的人,为什么要把自己宝贵的生命,消耗在这无穷无尽的纷争之中呢?”
吴长征还对他说:“你干脆到美国来。这里的人际关系简单得多。虽然也有竞争,也有你死我活的拼搏,但毕竟没有那些假惺惺的温柔面纱。到我们大学东亚研究所或是别的类似的研究机构来,你一定可以大有成就。再说,任萍是学计算机的,在美国到处都可以找到工作,就业不成问题。这几年美国的失业率只有6%左右,克林顿政府时期,曾把这个比例降到2%,你还愁没饭吃?”

丁刚强沉思良久,没有响应。他笑着说:“跑到美国来研究中国问题,不是有毛病吗?不是理论脱离实际吗?”

“你错了!在中国研究中国,那叫雾里看花。到美国研究中国,那叫旁观者清。”吴长征说,“这就是到美国来的好处。这恰好就可以发挥你的优势,有什么可笑的!”

丁刚强还是直摇头。

他毕竟是一个有中国式传统思想的知识分子。他生存的土壤、他研究的对象,毕竟是生他养他的故乡故土。离开了这片土地,他很难说,自己会像吴长征那样有所成就。他想,自己毕竟已经四十多岁了,另学别的专业不现实。

吴长征说,人生的道路有千条万条,现在重新选择也不算太晚。美国人的理念是:“人生从四十岁开始。”按照这个理念,丁刚强还是呱呱坠地的婴儿。

但丁刚强是个瞻前顾后,举棋难定的人。譬如说,已经有了二十好几年的工龄,难道说扔就扔?自己当个处长,虽然不能够呼风唤雨,但日子还是过得很滋润的。混下去并不难啊。再说,已经走了很多年的路,回头选择,舍弃得太多太多,实在不好下决心。他不愿放弃为官从政的道路,认为研究学问永远只能是个偏科。在很多人看来,这样做个半拉子的学者,亦官亦文,在中国、在江东省还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他坚持这种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