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上篇>> “三点意见”搅局

“三点意见”搅局

新年的春天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清江河流域。

这一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

春节刚过,河边的柳树便绽放出片片绿芽。山坡的向阳处,腊梅花还没有谢过,映山红就迫不及待地开了,由星星点点到灿烂一片,将山山岭岭点缀出无限生机。紧接着是早春二月,桃树、李树的枝头上,绽出了朵朵红色的和白色的小花,把田间地头闹得红红火火。那些野山坡上未凋谢的映山红,还是一丛一丛的,从树丫间跳出火红的色彩,不知疲倦地迎着太阳竞相开放,把清江河两岸装点得多姿多彩。

清溪市的早春时节,这几年还多了一道风景。从火车站广场出来就是劳动大道,劳动大道的两旁新栽种了从东瀛治国日本引进的樱花树。一个一个太阳天过后,樱花树就迫不及待地吐出耀眼的樱花来,一簇一簇的,把路边的广告牌也差不多染红了。这些樱花,除了红色的外,还有许多是白色的,白得素净而高雅,透着沁人的冷气。在这些花丛中,偶尔还会有一株看似平常的树,却开着绿色的花瓣,镶嵌在那些红色的白色的之中,更显得有几分高贵的品质。一些热爱照相的市民。整天里围着那些红花白花绿花,不停地拍照留影,差点把劳动大道弄得塞车了。

冬天在鲜花和新芽里,在新春的热闹气氛中悄然离去。

北方很冷,南方却不一样。南方的这个冬天,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寒冷。由于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比本世纪初变了许多模样,工业化的进程、城市化的进程;人口成比例递增长、森林成比例地锐减,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比例越来越多,暖冬的现象已经不足为奇了。清江河流域已经连续5年没有下过一场大雪。刚刚过去的冬天,更是连冰霜的影子也找不到。所谓“滴水成冰”、“冰天雪地”这些词语,早已成为了遥远的记忆。那些长期生活在清溪城里的人,更觉察不到冬天与秋天有什么差别。春天来了,他们也全然不知。日本著名歌曲《北国之春》有一句歌词:“城里不知季节已变换”,描述的是东瀛小国的情景,在泱泱大国、锦绣中华也得到了验证。外出踏青的人们,在高歌一曲的同时,对春的理解,变得更加漠然而毫无新意了。

新春的到来,江东省新闻文化厅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庆贺的大事。人们的心境没有随着春天的到来而欢喜许多。上下班时,人们照样行色匆匆,彼此见面打招呼也只是点点头,微笑一下而已。机关干部们已经明显地感觉到,王志清和姜草阳的矛盾已经表面化了。虽然说不上“你吹你的号,我拉我的调”,但对一些具体的工作细节上,两人的意见总是相左。王志清说很好的,姜草阳肯定要评头品足,说三道四,找出个“不”来。姜草阳坚持要办的事,王志清当然也不热心。倒不是说,他要故意设几个坎坎,增加点障碍。一个单位的“一把手”不积极去办的事,下边谁还会有兴趣?办事过程当然也不会完全顺利。

这种局面弄久了,自然就分出了两派。那个吕晓波慢慢地就走到了姜草阳的一边。每次开党组会,他总爱长篇大论地说些沾边又不沾边的话,使得主持会议的王志清左右为难。

新闻文化厅党组会的座位,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格局:王志清坐在横条桌子的中间,熊文坐在王志清的左边,吕晓波又坐在熊文的左边。依次排列,最后一个是姜草阳,他正好在王志清的右边。王志清讲完主持词以后,人们习惯于按顺时针方向轮流发言,第一个总是熊文,接着是吕晓波,倒数第二是姜草阳,最后到王志清那里拍板。

议题摊开后,王志清还是叫熊文先讲,熊文一般不假思索地说几句支持王志清意见的话,这样便于定格基调。熊文刚刚说完,吕晓波就发言。他不紧不慢,每次都是那么两句话开篇:“熊文同志的话,有一定道理,但还是没有考虑周全。对这个问题嘛,我也没有研究,没有什么新观点,就谈三个意见。”然后就滔滔不绝地否定熊文的发言,为姜草阳后面的讲话做铺垫。这样搞久了,党组会上的发言传了出来,处长们给吕晓波取了个诨号叫“三点意见”。

有了“三点意见”搅局,新闻文化厅的事情就更加复杂了。厅里的处级干部们,尤其是那些处室的“一把手”们,做起事来很费思量。他们弄不清楚,自己该怎么处理面对的每一件小事。过去韩厅长当家的时候,那是说一不二的,大家都围着这个指挥棒转,指到哪里,便打到哪里。现在的指挥棒有两个,这个指东,那个指西,究竟朝哪个方向走,部门负责人可要揣磨一两个时辰,才能稍稍有点觉悟,还要留神不小心踩了地雷。人们总不希望自己被卷到旋涡中去,期望被甩得越远越好,这样才干净利落,浑身轻快。

或许这也是平日里不偏不倚的小官儿们的共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