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上篇>> 文化艺术基地

文化艺术基地

文化艺术基地筹备小组在新闻文化厅办公楼十五层找了几间房子,稍稍打扫了一下,正式挂起了招牌。

人员是从各单位临时抽调过来的,总共有8个人,他戏称为“八大金刚”。

丁刚强把刘明亮和汪洪亮从朝阳地区借调了过来,又从江东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借来了几个在读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紧锣密鼓地搞起方案来了。

筹备工作可没有王志清说的那么简单,各项事情都要从零做起。最使他头痛的是省财政厅的事业经费,根本没有像龚大海所说的那样很快就到位。龚大海当地委书记时说一不二,因为在那方天地里,他一个人可以说了算。现在进了省委班子,他分管的只是一个方面。钱的事,虽然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都讨论同意了,而且写进了《会议纪要》,但真正一笔一笔地拨款,还得由省财政厅长、省政府秘书长和常务副省长一级一级批下来。龚大海万万也不会想到,要是财政厅某个处长设个卡,拨款也可能拖上一年半载。

丁刚强拿了《会议纪要》和龚大海的批示,到各个部门拜码头,求爷爷拜奶奶,费了不少功夫。省发改委的立项倒是没有费多少周折,但教育厅那里就卡壳了。因为基地里要办一所股份制的艺术学院。办学校要统一规划。大学不是想办就可以办的,行政部门要按规章报批,要详细论证,省里批了还要上报教育部,按常规那不是一年半载可以成功的。再加上他们要别出心裁,引进外来资本和民营资本,条条框框更多,要逾越这些条条框框,就得绕过很多沟沟坎坎。这不是某一个可以承担责任的,也不是某一个人说可以改革就一了百了的。

丁刚强为难了,只好拿着报告去找龚大海。龚大海分管宣传文化系统,教育却是由另一位副省长管的,鞭长莫及。龚大海爱面子,不肯再出面,让丁刚强自己去跑。好在汪洪亮和刘明亮搞“公关”很有一套,正道加偏途,遇到特别难攻的关卡,便请许晴晴去打通关节。这样折腾了四五个月,学校的牌子终于有了眉目,剩下就是规划设计等技术性的问题。

丁刚强他们几个人合计了一次,请江东大学建筑系的专家拿了一个方案,既新潮又省钱,大家觉得不错。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庭院式建筑群,很快搬上了模型台。

龚大海专门来看过几次,对此称赞不已,还把模型的照片带给了颜群辉书记。

传回来的话颇中听:既现代又不失传统,很有文化品位。丁刚强等几个人高兴得很,找了个饭店痛痛快快地喝了几大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