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上篇>> 自豪的“七七级”

自豪的“七七级”

汪洪亮在车站出口挥舞着他的黑皮帽,丁刚强老远就看见了。握过手,汪洪亮接过小包,两人快步向停车坪走去。

汪洪亮长得矮矮胖胖,头发梳得溜光。他是丁刚强的同门师弟。汪洪亮考进江东大学历史系时,丁刚强已经是四年级学生了。

丁刚强是“文革”后首批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学生。那一年,他刚过二十岁。

高考是1977年12月举行的。丁刚强记得,12月17日和18日,星期六和星期天。那是一个永远不能忘记的寒冷冬天。他记得那两天冷得直哆嗦,双手怎么揉搓也拿不稳笔杆,考试的时候总是不停地跺脚。那改变命运的几个小时漫长得有如一个世纪。
收到入学通知书,丁刚强进入江东大学历史系,已经是1978年的春天了。因为是1977年参加高考的,人们还是把他们这一拨人叫作“77级”。

丁刚强他们也为拥有“77级”这个名称而感到自豪。“77级”是一个时代转折的标杆,是启动一个伟大时代的里程碑。

入学前,丁刚强在清江河中游一个县城的麻纺厂做保全工,因为字写得漂亮,喜欢写写画画,在厂里有几分名气,一线工人没做多久,便做了厂团委代职干部。代职干部是那个年代的产物,就是以工人的身份做干部的工作,简称“以工代干”。进入大学时,许多是刚从农村考进来的知识青年,丁刚强比他们幸运,入学前有了五年工龄,还带着三十六元工资另加二元五角粮差补贴上大学呢。

汪洪亮是江东大学历史系80级的学生,比丁刚强晚了3年。他们进校入学教育时,丁刚强这位师兄还为他们做过介绍学习体会的经验报告呢。所以,以后的许多年里,汪洪亮对丁刚强礼貌有加,处处以“师兄”相称。

丁刚强毕业时运气好,正赶上省里各部门争着要大学毕业生,所以很顺利地进了当时的省文化厅,也就是改革后新闻文化厅的前身。据说当时省城有一批女干部和领导干部的女儿不找对象,等着他们分配到机关来呢。丁刚强确实有好几个同学成了乘龙快婿,以后很是飞黄腾达。分配到省委办公厅的李远就是一个这样的幸运儿。

汪洪亮毕业时,省直机关各单位的位子大部分已经填满了。他是农民的儿子,在学校、在省城没有多少“背景”,只好分回家乡朝阳。凭着朝阳人的犟劲和吃苦的功力,七混八混,爬到了科长这个位置,在朝阳地区也可算是个“路路通”的角色。
两人既然是师兄弟,又有一层工作关系,还一起合作写过研究文章,见面自然就没有什么客套话。

汪洪亮把包儿扔在后座,迅速坐进驾驶座。丁刚强也迅速坐进副驾驶的位置。

两人无语。汪洪亮飞快地把吉普车开上了朝阳大街的快车道。

太阳还没有升起来,朝阳城区在蒙蒙夜幕之中显得十分沉静,没有多少生气。或许经过一天的喧闹,城市和人群都很累了,需要调整和重新振作,所以城市和人群都还在酣睡之中。

丁刚强觉得比上次到来时,朝阳城区的街道清爽了许多,也宽松了许多。他揉揉惺忪的睡眼,原来汪洪亮没有把车往市中心开,而是径直上了新修的环城线。

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汪洪亮把方向盘猛地朝右一打,忽地离开了主干线。

丁刚强觉得奇怪,问道:“去哪里?”

“去新阳县。”汪洪亮答道,脸上毫无表情。

丁刚强又问:“新阳县?刘明亮在家吗?”

“他早在宾馆为你订了房间,说好了一起吃早饭。”

丁刚强“哦”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