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客潇湘迷世梦,每因故国著文章丨幼瞻诗选

幼瞻,原名曹琳,网名又绝尘轩。戊寅年生。山东曹州人。求学莲城,湘潭大学管理类专业,湘大旋梯诗社副社长。性格似热烈而清冷,常独处,虽好交友,相知者二三子而已。好诗而不精,杂读各家,最喜谢宣城、杜子美、黄山谷。喜欢各种食物,喜欢做各种食物(能吃的少)。

《杂诗》

逝情如逝川,望中渐忍寒。
折枝垂叶子,秋风在吾眼。
依稀相知时,东门花隐树。
问君何处来,人间不相遇。

《有雨》

拾花剩秋苦,北方雁始回。
浩荡松涛里,天气不能猜。
登楼拟远眺,苍茫尽可哀。
山从雾野浮,灯向云底开。
孤单立松影,亭中时雨来。
时雨因何来,时雨欲何摧。
时雨不知限,我思更难裁。

《哀乎》

哀乎哀乎同诸子,枫叶黄兮商陆紫。
哀乎哀乎二三子,梧桐根断凤凰死。
哀乎哀乎有一子,世人诧兮胡不喜?

《交友》

约君明月下,或遇采花时。
相对一联句,孤岑两不知。

《睡起》

无边星月坠天微。压境层云起薄衣。
沸日蝉声随日短,赏花兴味似花稀。
谁来吊古多佳句,我欲从今少是非。
一梦恍如真隔世,驭风万里更何依。

《秋思其二》

济水行舟未可忘,凭栏四顾感苍茫。
林鸦厉冽欺寒野,秋气无邪淹大荒。
书外光华成素锦,镜中岁月有微霜。
陶丘城上升灯火,抛却青春入梦凉。

《秋思其三》

独上高楼渐可伤,西风尽处看苍茫。
山从叶色知霜降,雨作泉流信夜凉。
久客潇湘迷世梦,每因故国著文章。
逢人莫道中原好,秋自北来应断肠。

《偶见女书图》

故人尝谓女书奇,今我观之竟不疑。
已远君心千万里,复成此物二三诗。
贺朝锦扇空遗梦,四字蝇头渐似痴。
况及灯前看隽永,当时未是悔期时。

《雨夜读定庵己亥杂诗怀人》

竟夜孤吟己亥诗,吟时不似旧年时。
三年湘楚一何远,二载曹州作未之。
山影隐沦能觉意,灯花消瘦复堪疑。
雨中况味真如雨,念土无情念土痴。

《冬日雨中看花》

为生为死两茫然,半怒半悲堪喜欢。
日过小楼飞梦远,夜来衾上北风寒。
北风寒罢犹歌永,飞梦远无应见难。
负手枝前期燕子,一时看遍雨孤单。

《感时事寄信林君》

乍起风云梦欲摧,江河煮酒尽馀杯。
西湖杨柳初缠锦,山上蓬庐俱染苔。
孺子入门空怅望,妇人掩面只徘徊。
岂因福祸念生死,世事如今更可哀。

《代人赋闲情诗》

山中我与世情疏,独坐山前烹鲤鱼。
携酒登楼长纵鹤,横琴拾草不观书。
回头萧索千江远,入眼苍茫万象虚。
莫问刘郎天下事,庐间风雨自闲居。

王鲁湘

王鲁湘,湘潭大学77级中文系校友,著名文化学者,被誉为“中国第一知道分子”和“湘大之光”,任香港凤凰卫视高级策划、主持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和多个书院的院长,2016年国庆应邀担任湘潭大学北美校友会荣誉会长。

著有《书卷山河》《冰上飞鸿——黄宾虹画学探微》《墨天无尽——李可染艺术研究》《大山之子——画家张仃》《中国古代文化遗迹》《中国乡土建筑》等。在其所主持的节目中,尤以轮番在北京各大院校现场摄录的沙龙式《世纪大讲堂》最具有开创性,开启了中华圈学术人物系统性上电视开讲的先河,对学术与文化传播影响巨大。

王鲁湘出生于湖南中部城市邵阳,长于涟源,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一方天地,他凭借过人的毅力与对知识的渴求,于1978年以优异的成绩入读湘潭大学中文系,其间,朝五晚十一,沉溺于知识的饕餮盛宴,难以自拔。1984年,进入北京大学研修中国美术史,与导师合作编写了40多万字的《现代美学体系》。机缘巧合,一次在电视研讨会上发表的“全能文化观”使得王鲁湘与电视结下了不解之缘,且一发而不可收。1987年下半年,以31岁的壮志之年参加电视政论片《河殇》的创作,初显“电视布道者”的风采。《河殇》共分六集,以批判精神和怀疑态度直面中国最敏感的问题,由对中华传统的黄土文明进行反思和批判入手,逐步引入对西方蔚蓝色文明的介绍,88年一经央视首播便犹如一道蓝色闪电,劈开了国人僵化的头脑,开启了国民对改革开放的深层次思考,引起了巨大的文化震动。《河殇》成为那个时期的电视经典之作,中央电视台曾两度重播,校园更是兴起一股“河殇热”。

王鲁湘认为电视文化的娱乐和普及知识的意义远远大过教育意义,它在中国是一种全能文化,而精英文化最为稀缺。2001年,王鲁湘加盟凤凰卫视,从幕后走到台前,先后策划和主持了《纵横中国》《世纪大讲堂》《文化大观园》《智慧东方》等一系列节目。拍摄《纵横中国》辗转全国各地进行田野考察,风尘仆仆、席不暇暖,其严谨的的学术态度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生活习惯令人敬佩。节目播出后,便在海内外华人圈掀起了新的一股浓烈的乡情和文化的寻根热潮,久踞凤凰卫视收视率排名第一的宝座,并于“2002中国电视节目榜”获选为“最佳文化、生活及专题类节目”。从西方经典哲学到佛教典藏,从士人文化到民间工艺,因其对文化的饥不择食,使他拥有在电视和各个场合纵横捭阖、畅谈古今的资本。无论是《世纪大讲堂》的百家争鸣还是《文化大观园》的博物多闻、雅俗共赏,抑或是《智慧东方》的讲经说法,王鲁湘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方式不断地探索着电视文化发展的边界、向观众重新解读“精英”二字的含义,迅速蜚声海内外。2003年被《新周刊》评选为“2003中国年度新锐榜”年度知道分子,从坐而论道转身与公众对话,共同提升着中国电视传媒的思想品质与知识视野,王鲁湘探索出了中国文人价值最大化的另一出口。

从被迫出斋到回归书斋,如今的王鲁湘希望知天命之年的自己可以恢复“三三制”的生活状态(1/3时间用于看书,1/3时间用于美术界活动,1/3时间参与电视片制作)。作为文化杂家的他,“中国唯一的文化喉舌”,诗词歌赋和绘画艺术、书法篆刻和古玩器具、乡土建筑和古代遗迹无一不通,但其最大的愿望是做一个山水画大家。他数年潜心研究山岳文化及美学,非常欣赏并预备画两大类山水画:大格局大气象的以及神龙见首不见尾的。

经历过文革,上过山下过乡,受到过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冲击,也经历过市场经济的检验,从书斋学者到电视文化人,似乎一切冥冥之中早有定数,套用他写的话:“黄河从大禹脚下流到我们这里,仿佛只打了一个盹儿,而人世间已阅尽数千年。”

(文字│金媛 责任编辑│胡家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