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上篇>> 姜草阳做了三件事

姜草阳做了三件事

姜草阳主持新闻文化厅工作期间,做了几件很得意的事。

第一件事,是把各个地区新闻文化局正副局长、各县市区文化局长召集到清溪市,开了一次全省文化工作现场办公会。

会议议程有三项:一项是讨论贯彻上一年全省文化工作会议的落实情况。二项是到新的文化艺术基地工地观摩,请各地代表看看省里的大动作,希望每个地区、每个县都上一两个文化项目。三项是请省委领导同志讲话。

姜草阳向来有雷厉风行的作风,办起事来也确实很有魄力。王志清不在家,他好像有一股浑身使不完的劲。他似乎想要抢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愿望全部变成现实,使大家都看到他的领导能力和办事效率,以此在全省新闻文化系统树立绝对的权威。
这次会议,按常规是由龚大海部长作专题报告的。但他去了中央党校,只好改由朱副部长作报告。朱副部长是分管新闻文化工作的。

姜草阳觉得朱副部长的讲话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对他的工作,肯定力度还不够,又特地给周秘书打了电话求助。恰好陈副书记这两天有空,姜草阳便请了他来会议上讲话,以壮声色。

陈副书记侃侃而谈,做了半天指示。他平日对姜草阳的印象不错,加上周秘书穿针引线,准备了不少原始材料,所以作起报告来,有理有据,语气激昂,眉飞色舞,把姜草阳着实好好地表扬了一顿。至于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王志清,在陈副书记的讲话中,好像与新闻文化厅没有半点联系。厅里与王志清亲近的处长,为此打电话到北京,对他说起这种感受。王志清也不置可否,“嗯嗯”几声了事。

姜草阳做的第二件事情,是大刀阔斧地对一些专业类报纸做了很大的调整。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不再办报。已经办了报的,必须将报纸划到几个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去办,或是改为学会、协会一类群众团体主办。姜草阳对厅局部门办报历来不满。这些厅局长们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对办报兴趣很浓,或许是想很好地贯彻他们的意图,或许是想把自己的讲话、报告原原本本地变成铅字,发送到自己所管辖的各个角落去,他们可以从中得到某些快感。

想起那些厅局长们的这种“快感”,姜草阳心里就老大不高兴。

从八十年代起,江东省的一些厅局先后办起了五十几张报纸。这些貌似机关报的媒体,利用权力发行,四处拉广告,基层单位早已怨声载道。为此,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过,要把压缩报纸作为减轻基层负担,特别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
报刊登记管理,过去并不由文化部门负责,只是近年实行改革以后,文化厅变成新闻文化厅,增加了管理新闻的职能,才有了新闻文化厅说话的余地。而事实上,尽管有这些名目,也增设了报刊管理处和新闻学会等,但具体的事情,新闻文化厅还是管不住。中国的政治构架很是有意思,党委工作部门代替政府部门抓工作,是很天经地义的事情。就说这报刊管理,批准权名义上在新闻文化厅里,实际操作就不是那么一回事,没有宣传部的同意,是不能报批的。上报国家新闻出版署最后签批,但还必须经过中央宣传部同意。这么一来,省里的新闻文化厅局,不过办办手续而已。当然,办手续这一关少不了,但那些报刊一经批准后,还是只对宣传部负责,便再不把新闻文化厅局放在眼里,只是年检时填个表,走走过场罢了。对此,姜草阳更是窝了一肚子气。对于权力和威信,他有一种本能的欲望,一定要全力维护,不得有半点藐视。姜草阳的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这次借中央调整报业结构的精神,姜草阳可以在各家报社面前抖抖威风,行使一下自己的权力,这是他求之不得的。

姜草阳亲自挂帅,主持召开了省直各厅局专业报调整工作会议。他的讲话是不容置疑的,因为有中央的精神做强大的后盾。他公布了自己亲自制定的调整方案:将几十张专业报纸,三下五除二,裁撤并转,分别划到江东日报报业集团、江东省出版集团、清溪日报报业集团和其他几个地委的党报集团。那些被关、停、并、转的报社社长、总编辑整日里愁眉苦脸,一个个跑到姜草阳的办公室汇报、求情。有些人还特地宴请他,或跑到他家送礼。姜草阳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板着面孔回答:“一个口子也不开”,颇有廉洁自律的高风亮节。此时的他,也充分地再次感觉到权力集中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走起路来更显得精神抖擞。

这阵风过去后,许多人丢了官,丢了饭碗,降了级,改了专业,有的还不得不离开省城,到地区一级城市去谋个差事。

姜草阳可顾不了这些,上面有坚决调整的精神,怪得了他姜草阳吗?

姜草阳忘不了得意地把这项工作好好地总结一番。他要办公室写了详细的报告,报送省委和省政府领导同志。龚大海部长不在江东,他直接送给陈副书记。陈副书记当然高兴地亲自批示,赞扬姜草阳“办事果敢,成绩突出”云云。姜草阳更是乐不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