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上篇>> 懂新闻的干部

懂新闻的干部

王志清在朝阳地委工作了五年,伺候过两任地委书记,却怎么也当不了市长。这次能回到省城,被安排做厅局的“一把手”,他很知足了。在年过半百之后,颠沛流离的家终于好好安顿下来,老婆孩子的工作由组织上安排,也算是解除了后顾之忧。省委组织部部长找他谈话后,他快速做了移交,新年后,准备高高兴兴地走马上任。

韩厅长作为前任负责人,对王志清的到任怀着一种进退两难、不可言状的心情。先前,他打自己的小算盘,主张党组书记和厅长分设,使王志清有了晋升的机会。王志清会感谢他吗?但后来他又力举姜草阳“双肩挑一”,王志清不可能不知道,或许心里有了个小疙瘩?

这就是韩厅长的心病。

为了弥补不足,在新来的“一把手”面前给自己留条退路,他把办公室主任熊文和副主任伍月华找来,要他们两个专程去朝阳地委一趟,代表他去迎接王志清。韩厅长做事很过细,连开什么车去,要带点什么见面礼物都安排好了。为了表示尊重,他交代行政处腾出一套四室两厅的住房,抓紧粉刷,以便让王志清高高兴兴领受他这份诚意。

临走之前,韩厅长反复交代伍月华,一定要热情,要如实地介绍姜草阳的优点,让王志清同志明白老姜是个有能力的业务型领导干部,互相配合,搞好工作。

伍月华是韩厅长一手调进新闻文化厅,又一手提拔起来的干部。他自己常在同事面前吹嘘,自己是“厅长的心腹”。韩厅长与伍月华的父亲同是土改干部,是同一个干部训练班的同学,只是伍月华的父亲身体不好,早就不担任领导职务了。伍月华还有一层关系:他的父亲是姜草阳的入党介绍人。那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文革”前夕,两人一起在农村人民公社做“社教”工作队员的时候。姜草阳刚从冶金专科学校毕业,作为“政治学徒”派到农村,正好在伍月华的父亲领导之下。

有了这两层关系,加上他是新时代的知识分子,伍月华做办公室的负责人,专门为首长服务那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伍月华也是“77级”考进去的,在东北一个大学里学的是地质专业。他凭着父亲的关系,没有去地质队,而进了江东日报社。敲地质锤和摇笔杆子不一样,毕竟隔行如隔山。他怎么也写不好新闻,评职称没有作品,考外语通不过。只好打个欠条说“明年保证补考”,才弄了个编辑职称,但再混了很多年,依旧没有评上高级职称。他硬着头皮找到“韩叔叔”,想到文化厅机关工作。正好文化厅改革为新闻文化厅,需要“懂新闻”的干部,伍月华便成了“懂新闻的干部”,调进了新闻文化厅。他开始做办公室一般干部,因为常有机会陪领导人下乡调研,也敢于吃苦,能够喝酒,深得领导人的喜欢。抗洪抢险时,他凭着力气大,背着一位地委书记上船下船,一时传为佳话,为韩厅长争了面子,被破格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据说新闻文化厅办公室只配一正一副两个负责人,就是那位地委书记亲自找了省人事厅省直编制处,给他们加了一个职数。这才有了伍月华的位置。

伍月华对韩厅长的指示自然心领神会,自己开了本田轿车去朝阳地委接王志清,司机还派了一辆面包车随行。

临出发前,他去姜草阳家,把韩厅长的意思和来去的细节安排,通盘禀告了一次。姜草阳皱着眉头,“嗯”了几声,不置可否。

伍月华没趣地退了出来,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小心翼翼地开着车出了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