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忆父亲

【自序】月白风清,随意点评一则微信新闻,扯上一段父亲的往事,不料引来朋友圈的好奇,所以干脆加上开头结尾,凑齐标点符号,权当一篇高考命题作文,赶在父亲节献给长眠在湘江河畔马家堰的父亲,同时也不辜负今晚旧金山海湾皎洁的月亮。

【正文】“袁大头”的传奇

“袁大头”本是上世纪初北洋政府铸发的国币,纪念袁世凯出任民国大总统,现在不时因施工被挖出而上新闻头条。物以稀为贵,没有人不喜欢“袁大头”,而且越多越伟大,越多越光荣,越多越正确。

难以想象,就在40多年前的新中国,国民可能因为拥有“袁大头”的事实而引来杀身之祸。那时的“袁大头”无异于定时炸弹,谁有谁倒霉,越多越危险,因为一旦被发现就等于铁证如山,无产阶级的铁锤随时就会砸过来,一不留神就是粉身碎骨。

形势逼人,没有任何选择的空间,要么留下“袁大头”,要么留下自己的头。就这么简简单单,就在湖南省湘潭市,就有许许多多的父老乡亲冒着生命危险,趁着月黑风高之夜,偷偷摸摸溜到湘江大桥之上,把老祖宗留下的“袁大头”一把一把地丢到湘江河里面。可怜砸死不少无辜的小鱼,虽然不是故意的。

更有不敢出门的,躲在家里胆战心惊,望着一枚又一枚的“袁大头”而魂不守舍,就像父亲的老兄那样,因为早已被无产阶级盯上了。“国难”当头之际,父亲义重如山挺身而出,自告奋勇接过老兄的定时炸弹。彼时彼刻,黑灯瞎火之中,好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似的慷慨悲歌。不过问题是,老兄的命保住了,自己的呢?

审时度势,量体裁衣,父亲决定不上湘江大桥抛定时炸弹,而是活学活用当时流行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国策。趁着天昏地暗,他神不知鬼不觉的,摸着黑溜回家、摸着黑关紧门、摸着黑挪开床、摸着黑挖地三尺,小心翼翼埋好所有的“袁大头”。至于“作案”地点,如果非要公之于众,就在湘潭市十八总革资巷50号。

月圆月缺,寒来暑往,外面的“风声”一时紧一时松。风声紧的时候,无产阶级的铁锤犹如黑云压城。但风声不紧的时候,倒还真是柔情万丈,收音机说什么人民政府依法保护民间财产,强烈暗示国民可以兑换“袁大头”。一看到风声不紧,父亲就果断出手。安全永远第一,所以每次只敢兑换一枚,而且还要经常换地方。

年复一年,如此这般,一枚又一枚,神神秘秘出土的“袁大头”,既是防止全家六口营养不良的物质基础,又是保证四个小朋友心理健康的精神财富。

感谢父亲,人类的大智大勇在不可理喻的年代以最原始的方式给展示出来了,而且是一石二鸟。一方面,毅然接手犹如定时炸弹的“袁大头”之举,救活了老兄的一家人;另一方面,审时度势先深埋后抛售“袁大头”之举,则幸福了自己的一家人。

今年父亲节刚好赶上了端午节。夜阑人静,天上一弯新月,眼前的旧金山海湾犹如八百里洞庭,好一幅“月光如水水如天”的图画。父亲虽然看不到今晚的月亮,但今晚的月亮曾经伴随着父亲,也伴随着湘江。而那月光下的湘江,载着水中的月亮,也载着水底的“袁大头”,生生不息,奔流不止,从南流向北,从古流到今。

(作者: 马湘江)